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开馆 系全球40余家博物馆共建

  • 我要分享:

  中新社杭州6月18日电(童笑雨)“数字化手段能让不可移动文物‘活起来’‘走出去’,让全世界的人共享。”6月18日,提及刚成立的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时,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

  6月18日,“2021丝绸之路周”活动在浙江杭州开幕,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也于现场启动。据悉,该博物馆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的40余家博物馆共建,是一个集“数字藏品”“数字展览”“数字知识”与“云上策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平台。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老的商路,连接了中西两大文明。在当下,如何推动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交流互鉴?这是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一直以来的困惑。

  他表示,在三年前中国丝绸博物馆计划成立“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中心”时,他就有建立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的想法。如今,这一设想终于成真。  

  据悉,参与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敦煌研究院、福建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以及海外的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等。

  当前,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汇集了各个国家不同朝代的数字藏品。藏品的材质涵盖丝、水晶、玉、皮革、金等,藏品中既有战国时期的船纹青铜缶,也有朝鲜新罗时期的新罗古国攀枝金玉冠;既有宋代的西夏竹雕,也有伊斯兰时代的丝绸残片。

  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王伊岚表示,这些数字藏品都与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相关。

  如来自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件中世纪丝绸长袍。这件长袍出土于贵妇之墓,墓主人在13世纪晚期到14世纪早期与中国有直接的接触,且生前居于金帐汗国之都的撒莱一带,这是当时东西方交流贸易的重要地区。

  王伊岚说,这件袍子虽然并非在中国制作,但从风格上,能明显看到中国文化对它的影响。“长袍使用的布料,应当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种种迹象都证明东西方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互通。”

  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通,是古代丝绸之路留下的财富,而在赵声良看来,如今的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也具备同样的功能。

  他提到,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很多藏品都没能展出,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光线、人们的呼吸都会对壁画产生影响,所以很多洞窟都不再开放。但数字化手段能解决这一问题。”

  赵声良说,参与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建设,就是希望通过现代科技复制洞窟,呈现千年敦煌之美。“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能上网就能看到莫高窟的壁画,同时又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破坏。这样才能发挥文化遗产更大的价值。”(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