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10月21日电 (闫姣)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主任卢秀善2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于2014年启动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修复”项目,目前已基本结束,修复壁画300多平方米,塑像70余身。修复的部分文物已回归天梯山石窟,另一部分则展览于武威市博物馆。
天梯山石窟被历史文献考证为“中国石窟鼻祖”,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现存洞窟19个,有塑像43身、壁画300多平方米,以及魏、隋、唐汉藏文写经和初唐绢画等珍贵文物。
20世纪50年代末,因修建黄羊河水库影响,石窟内部分文物被异地搬迁保护。近年来,出于“原汁原味”保护的考虑,这批搬迁文物中的绝大部分被相继移交回武威市,并于2014年启动修复项目。
“因碎块壁画拼接数量巨大、重层壁画揭取及彩塑修复耗时较长。”卢秀善坚守在天梯山已有20余年,见证了该石窟文物的“分居”、回归及修复历程。“文物修复急不得啊!就像给病人看病,得诊断精准再开药方。”他说。
该石窟搬迁文物虽已回归,但也面临环境改变带来的保护难度增加等问题。“长久以来,天梯山石窟常遭水库渗水困扰。”卢秀善称,经多次勘测,最终决定疏水以解决文保方面的“疑难杂症”,于今年4月启动的抢救性保护项目已进行了80%,完成了渗水勘查、填补粗泥层、排水管埋设等工程。(完)
【编辑: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