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厚实的软实力打造中国风、东方韵的人文之城

  • 我要分享:

  用厚实的软实力打造中国风、东方韵的人文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炼概括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对提升软实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上海加快打造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软实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今天,上海出品电影《1921》开启全国点映,并将于7月1日正式上映;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之时,它收获了专业影人和普通观众的感动与喝彩。同时,一组参演演员转身变装百年前历史人物的小视频刷屏社交网络。从历史到创作,从平台到传播,《1921》未映先热,是上海传承城市文脉,依托强大交流平台,创新打开方式的结果;而电影有厚重感却不失亲近姿态,有纵深视野也不乏青春激昂的艺术气质,也体现着上海通过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的不懈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塑造城市软实力的神韵魅力,文化建设是核心之一。锚定建设更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提升文化建设品位,提出了“构筑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高地,培育涌现更多原创性的文化精品,保护传承‘最上海’的城市文脉”三大维度,让世人在这座人文之城更好地感知中国风、东方韵。

  构筑高地

  对标国际一流,如何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发展风向标

  就在这几天,上海文化成绩亮眼:第三方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网络游戏国内销售收入近千亿元,占全国比重达35.9%;以《唐探·番外篇》为代表的200亿元新项目落户松江;位于陆家嘴的浦东美术馆即将开馆;宛平剧院焕新归来升级为上海最大戏曲剧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开幕……可以说,文化项目重磅首发、文化设施开门迎客、文化投资落地、大小文艺展览演出几乎每天都在这座城市上演。可以说,上海在影视、演艺、电竞、时尚、公共文化等领域齐头并进,“码头”效应越发凸显。

  不过,仅凭数量多少与硬件水平,还不足以称之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地”。上海迫切需要的,是以提升软实力为指引,对标世界一流、全球最好,将“大码头”做成“强码头”,诞生与上海相匹配的“更高水准的文化地标集群、更高人气的文化交流舞台和更高能级的文化交易平台”。

  何为更高水准?是“演艺大世界”不但要做国际重磅演艺项目的首演地,更要成为演艺产业“做戏”“买戏”的首选地。

  何为更高人气?是服务好影视节、书展、艺术节所汇聚的参展观影人数,打通线上,破圈营销,从而寻找受众增量,将人气转化为一年365天在这座城市的文化消费。

  何为更高能级?是疫情后,参与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0)的年轻人,在吃住、娱乐、购物等维度为实体经济带来的30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

  而在学者看来,在这些地标、舞台、平台各自做强做大的基础上,未来如能形成跨领域、跨地域的合纵连横态势,让赛事与节展互相导流,让地标与平台绑定,便能产生上海软实力的品牌叠加效应,令上海软实力从“渐进提升”实现“跳变跃升”。

  涌现精品

  鼓励原创,如何让作品打上深深的上海印记

  加紧做强“码头”,不但是要为海内外优质文化项目提供驰骋疆场的平台,也应成为激活“源头”的强劲支撑,从而涌现更多演绎上海故事、传播上海精彩、镌刻上海印记的“上海原创”“上海制作”“上海出品”。

  “如何激活‘源头’?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之初,就立足城市本身,将艺术站位提升至城市美学高度,打造出具有浓郁上海风格、展现上海风光、凸显上海底蕴、融入上海风情的作品。”对于此次《意见》中“着力提升文化建设品位”所指引的努力方向,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深有体会,激活源头,就是作品一亮相,就能让受众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上海气息、东方风韵。

  而在他看来,这也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爆款的关键——有了符合上海的更高站位和追求,从选题到思想内容再到艺术表达,每一个创作环节就有了缜密思考,每一个制作细节就有了严格把关。舞剧的纪录片不是现有素材的堆砌剪辑,而是有剧本有导演、可以作为独立作品欣赏的;而海报剧照更是有统一的美学风格,在光影构图上反复推敲,因而集结成节目册哪怕单独售卖,也会被观众一抢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