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采访电影老放映员
6月16日,伴着初夏的零星细雨,四明山麓的余姚梁弄镇热闹起来,花甲之年的方波和他的电影放映队又来到了这个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次他们不像以往那样到老区为群众公益服务放露天电影,而是来参加一场特殊的活动。他们高举红旗、身穿八路军军装,正以群众体育运动结合红色军体项目的方式,重温党的光辉岁月,接受特殊的党课教育。这是“体彩复兴路百年新征程”红色运动会走进革命老区(宁波余姚站)的活动现场,来自全省及宁波当地各行各业的20多支队伍、近3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特殊历史节点,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体育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指导,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浙江省体育局直属机关党委、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合主办的“红动浙江·温暖有光”系列活动“红色运动会走进革命老区”开进了浙东余姚,这也是活动的第5站。
余姚梁弄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镇内灵山秀水,风光旖旎,素有“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着“浙东延安”之称,1943年4月,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进驻梁弄,开辟了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梁弄人民倾其所有,不仅为浙东区委等党政机构提供住所,还冒着生命危险为前线战士送粮送水,谱写了一首首红色赞歌。
这片土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牵挂的地方,他曾两次给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本次“红色运动会走进革命老区”赛场位于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旁,红军的扁担、浙东游击纵队大练兵、火线抢修等军体项目让这场运动会“火药味”十足。而来自不同行业的参赛队也是本站活动的一大亮点。
姚剧表演队的参赛队员都是来自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简称姚保中心)的戏曲表演人员,“姚剧是我们余姚本地曲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剧团就是以传承保护姚剧为己任,现在有100多个人,经常要到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去表演。”国家一级演员、原姚保中心书记王秀兰告诉记者。
“除了演出传统曲目外,我们今年还为庆祝建党百年特意创作了新曲目《童小姐的战场》,获得省里的表彰。”多年的舞台合作让队员们都有了深厚的默契,他们也把这一优势发挥在了比赛现场,火线抢修、抢救伤员等团队作战项目都表现出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红军的扁担”项目现场,记者碰上方波,跟他聊起了这支电影放映队,和那些年在老区放露天电影有关的事。“我们都是一帮放映员,为电影事业奉献了青春,今天在家乡参加这样一场红色运动会,自己也穿上军装,印象格外深刻。”一头花白头发的方波是余姚市电影公司工会主席,他是一位在电影行业工作数十年的老电影人。
“我的爸爸以前就是放电影的,我17岁那年就成为了一名放映员。以前放电影条件比较艰苦,是胶片机,还得挑着担子上山下乡,但是看到村民们喜欢看露天电影的样子,大家觉得所有的辛苦很值得。那时候经济条件差,娱乐设施比较少,不像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机、电脑。放电影时就算遇到下大雨,大家也会撑着雨伞看上两三个小时。”
回想起这么多年的变化,方波十分感慨:“虽然现在看电影的人数远不比以前,但是送电影下乡的公益活动大家一直在坚持做,村里还有许多留守老人,电影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带去快乐。革命老区的老人们除了喜欢看戏曲、喜剧片,更喜欢看战争片,比如《战狼》系列、《十面埋伏》都很受欢迎。”
“从1990年开始,这里每年都举办四明山电影节,截至目前已办了26届,这么多年我们去过265个村庄,放映了243000余场电影,受益人数达到550多万人次。”余姚市电影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庆说,“今年是建党百年,还推出了‘跟着电影学党史’千场红色电影展映,希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6月底,“红动浙江 温暖有光——红色运动会走进革命老区”即将迎来最后一站——丽水遂昌站,那里曾经是浙西南第一个中共组织诞生地,保留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部遗址,是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本报记者 张峰 杨静 摄影 李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