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潮”文化“破圈”
6月12日晚,继年初推出《唐宫夜宴》后,河南卫视再出“爆款”——一段不到2分钟的水下中国风舞蹈视频《洛神水赋》(原名《祈》)火爆全网,网友纷纷感慨“我是看到神仙了吗?”
就在前不久,总投资60亿元、历时4年打造的戏剧聚落群“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城迎客。这一中国最大戏剧聚落群在56个格子空间打造的戏剧“迷宫”里,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将河南藏于地下、封于书中或列于展厅的骄傲展现给中国和世界,让河南的历史文化惊艳亮相。
漫长的文明进程给河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灿若星辰。作为历史文化大省,河南近年来深耕文化领域,致力于破解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密码,带动传统文化审美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像《洛神水赋》这样吸睛的“国潮”文化作品也频频“破圈”,圈粉无数。
让“古”的“今”起来
2021年春节期间,以河南博物院陈列的唐俑为原型创作的舞蹈《唐宫夜宴》走红网络。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核加上科技赋能的视觉效果,《唐宫夜宴》以创意新颖的方式唤醒了传统文化本来具有的魅力。
一时间,曾经不算热门的河南博物院一度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
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同,同时,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创新性的结合,也为文创产品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2020年9月,经过5年全方位提升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试开放,九大镇院之宝集结亮相,“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选取包括妇好鸮尊、杜岭方鼎等镇院之宝在内的精品文物5000余件套。
其中,“九千年”豫博“网红”咖啡成文艺青年标配,“妇好鸮尊”“云纹铜禁”化身冰箱贴、胸针、项链,甲骨文表情包成为斗图“新宠”,“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让游客挖“宝”上瘾,能吃的古钱币巧克力让人边吃边长知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表达,以时尚有趣的形象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古’的‘今’起来、‘活’起来,赓续传统、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可亲、可感、可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说,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文旅产业竞争力、产品供给力、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激活文化遗存活力
事实上,河南各地正在通过各种创新手段,激活文化遗存活力。河南博物院将馆内珍宝打造为“考古盲盒”,还附赠考古钻探工具“洛阳铲”风靡一时;古都开封清明上河园让人“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洛阳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正在成为当地文化新地标……
在日前举办的老家河南地接产品线路创新“出圈”研讨会上,河南省内的旅行社趁热打铁,以《唐宫夜宴》“出圈”为契机,加速创新多条文旅线路,让更多的游客爱上中原文化、黄河文化。
河南中信国旅打造的“行游郑汴洛、境遇中原心”等线路,将洛阳牡丹、河南博物院、焦作云台山等知名旅游目的地精心串起来,突出古都雅韵、风尚人文主题,彰显中原独有的文化特色;众信旅游河南分公司则努力挖掘“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历史文化特色,创新开发“老家河南”旅游产品,计划利用其覆盖全国多地的经营平台全力推广宣传中原文旅线路……
河南文旅业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打卡式”向“体验式”、从“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
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河南全省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5526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29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重拾“衣礼”背后的文化自信
每到春天,在河南云台山景区,就会有一系列精彩的汉服视觉盛宴。汉服有礼秀、礼乐展演、中国风市集、国学课程、汉服相亲大会、魏晋风度汉服秀、集章换礼等百场特色汉服文化体验活动渐次登场。
已经举办三届的“云台山汉服花朝节”以美学为引领,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重表现以竹林七贤魏晋风度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引来无数游人打卡拍照,在全国掀起了“汉服+山水”的热潮。
“传统文化不再枯燥乏味,在形式和内容上开始变得有趣起来,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业内专家认为,从《唐宫夜宴》到“云台山汉服花朝节”,正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身着汉服的年轻人身上洋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