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万件藏品展现文化公园中的博物馆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南京6月11日电 (崔佳明 杨颜慈)占据整面墙的“巨幕”河道、55吨的船型墓、回洛仓的碳化粟米……11日,进入开馆倒计时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剧透”14个展示空间的万余件展品,全景呈现了文化公园中的博物馆

  据悉,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团队设计,扬州负责场馆建设,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和运营,定于16日正式建成开放。

在“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中,古色古香的街道“搬”进博物馆。 泱波 摄

在“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中,古色古香的街道“搬”进博物馆。 泱波 摄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整个博物馆体现了国家文化公园中的博物馆概念。该馆的建成开放,是江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未来既是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也是文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

  龚良称,大运河博物馆目前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通过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了2500余年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在诸多藏品中,一件长达20余米、高8米的巨型文物占据了一整面墙,格外引入关注。这是从洛阳开封“整体搬运”而来的老汴河河道剖面,该剖面清晰标注了自隋唐至明清的地层。

图为展出的“巨幕”老汴河河道剖面。 泱波 摄

图为展出的“巨幕”老汴河河道剖面。 泱波 摄

  “从剖面上,可以看到河道逐渐淤塞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反映了不同时代疏浚能力的差别,从侧面体现了大运河的发展与国运息息相关。”龚良说。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是,大运河博物馆不是简单的出土文物堆砌,而是在展陈方式中大量运用科技手段,通过展品为公众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时空穿梭之旅。

图为航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泱波 摄

图为航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泱波 摄

  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厅,一艘两层楼高的沙飞船“搬”进展厅,公众可登船畅游大运河,在画舫中听戏赏景;在“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陈中,茶馆、布行、酒肆等古色古香的实景店铺,将四段不同时空的“运河故事”进行串联;在沉浸式体验展“河之恋”中,5G信号+VR720度全景视角开启运河“穿越之旅”,让公众如在画中游。

图为航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泱波 摄

图为航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泱波 摄

  在万余件展品中,哪件才是“镇馆之宝”?龚良认为,文物要成为“镇馆之宝”,需要和人们的生活结合。大运河的珍贵不仅在于流转千年的物质遗存,更在于运河畔“人间烟火”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镇馆之宝’不是我说了算,而要大众共同参与评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