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6月10日电 (记者 程景伟)国务院10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东省有18个项目入选,其中广州市共有米粉制作技艺(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春节(行花街)、针灸(岭南陈氏针法)、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等4个项目进入公布名单,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当天介绍,迄今为止,广州市的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已达到21个。
米粉制作技艺(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
沙河粉是广州一种大众化的米制品,因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据考证,沙河粉是由以打石为业的“东江客家人”创制,至今沙河地区仍流传着沙河粉由来传说。
民国时期,广州沙河镇已形成义和居、福安居、泉珍、同心等较有名气的沙河粉店。沙河粉以手工制作为主,其传统做法是取白云山九龙泉水浸泡大米,将大米磨成粉浆蒸制,切条而成。用水、选米、磨浆、蒸制是做好沙河粉的关键步骤,上乘的沙河粉要做到“薄而透明、韧而爽滑”。如今,沙河粉早已冲出广州,遍及世界各地。无论在天涯海角的星级酒楼或“走鬼”排档,一份炒河粉,都是对食客最好的慰藉。
市民行花街(资料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春节(行花街)
“行花街”即广州著名的迎春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传统民俗。广州迎春花市一年举行一次,每年由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以喜庆热烈的气氛、祥和美好的寓意受到民众喜爱。
广州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当时芳村的花棣(今花地)已成为花木产区。其时,搭起了一排排展卖鲜花鲜果及年宵用品的竹棚,人们称之为“花街”。当时广东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广州的花市、廉州的珠市,称为广东“四市”。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年宵花市,花市成为广州人年节的重要节目。
如今,在除夕前一个星期,广州各区就开始筹备花市活动,有关部门为花农搭棚架摊档售花。这些花架一层层沿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每个花市的出入口处,还搭起绚丽辉煌、雄伟壮观的迎春花市牌坊。花农预早几天就开始把一些大盆的花木陆续运来。腊月二十八日花市正式开始,那时十里花街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花市的花融合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花卉语言,如金桔的“桔”和“吉”同音。
陈全新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为病人飞针治疗(资料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针灸(岭南陈氏针法)
岭南陈氏针法是广州中医世家陈氏家族独创的特色针法,集多种针法特点于一体,包括陈氏飞针法、陈氏分级补泻手法和陈氏导气手法等,经历代传人的甄辨、整理与推广,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针灸理论和实践体系。岭南陈氏针法自1895年陈宝珊在西关开设“大国手陈宝珊医馆”起,历经陈宝珊、陈锦昌、陈全新、陈秀华等五代人逾百年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多年来,“岭南陈氏针法”治疗内、外、妇、儿、骨伤等常见病和疑难病取得明显疗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北胜蔡李佛拳传承人房胜棠使用秤桩练习右标撞动作(资料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始创于广州,主要分布于广州市的白云、越秀、荔湾、花都等区,辐射周边地区,还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蔡李佛拳是由广东江门新会县京梅乡人陈享于1836年始创的新拳种,它糅合了佛家掌、李家脚、蔡家拳三家之精华。1851年在陈享的授意下,张炎创办了佛山鸿胜馆。及后由张炎弟子雷灿后至广州设馆授徒。广东开平人谭三投雷灿门下学习鸿胜蔡李佛拳及医术,他不断钻研和改革技击之术,丰富了蔡李佛拳技法。他借鉴北派拳精华,弥补了南拳腿法的不足,武术界称之“南拳北腿佛家掌”。因武馆设于广州小北,后易名为“北胜”,谭三被尊称为“北胜蔡李佛拳”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