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苦练嗓出“美韵” 重文武有“华章”

  • 我要分享:

  昨日举办个人专场演出

  侯美:苦练嗓出“美韵” 重文武有“华章

侯美:苦练嗓出“美韵” 重文武有“华章”

  6月5日上午,北京京剧院的3楼排练厅,侯美扎着靠,一声不发。

  武生李根帮她整理着靠旗,嘴里还跟她念叨着什么。少时,薛亚萍,侯美的师父拿着一杯茶水走了过来,跟她讲着刀马旦上马和青衣上马动作上的异同。

  突然,锣鼓一响,侯美赶紧喝了口水,一溜小碎步赶到侧幕。

  排练的最后一折戏《杨门女将·探谷》开始了。

  侯美距离她6月6日第一次专场演出“美韵华章”,更近了。

  能扎靠的“张派”青衣

  在《杨门女将》之前,侯美已经响排了两出戏《诗文会》和《楚宫恨》。《诗文会》是张君秋在新中国成立后创排的新戏;《楚宫恨》则是舞台上已经很少见的“老戏”。侯美先是演一位闺阁少女,大家闺秀;继而演一位怀抱幼儿的逃难“太子妃”,满面愁苦。两出戏的主人公风格迥异,一喜一悲,侯美遵循张君秋的唱法与表演,中规中矩。

  但是当《杨门女将》的穆桂英一上场,之前两位女性的文弱之风荡然无存,展现在舞台上的则是英气勃发的中年巾帼英雄。侯美连舞带唱,动作“边式”。

  “张派青衣里出来能‘扎靠’(扎靠是一种戏剧的服装,武戏动作很到位才称得上是能穿扎靠)的演员真不容易。”薛亚萍说她的师父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里鲜有武戏,顶多《状元媒》里柴郡主有些动作而已。

  其实,京剧音配像留有张君秋唱《霸王别姬》的资料,而他饰演《昭君出塞》的演出照也可以查询得到,只是现在“张派”青衣的继学者很少演了。

  侯美说自己在中国戏曲学院上学的时候,便一直练花旦、刀马,始终未曾放下。“演员,总不想让自己的戏路太单一,能多学一门便多一门的本事。”侯美说。

  坚持练武是为“练嗓”有劲

  侯美保持练武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帮助她有劲头练嗓子。

  侯美是大约10年前学习《刘兰芝》的时候正式接触“张派”青衣的。但是是杨少彭帮她引见的薛亚萍老师。对于侯美来说,学习张派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的嗓子。

  当时,侯美的嗓音细而窄,适合花旦这样的行当。要想改学张派青衣戏,就需要改变发音位置,重新练嗓子。“侯美很辛苦,因为要重新找位置,这需要长时间坚持吊嗓。”薛亚萍说,“最难之处在于坚持。”

  侯美每天都要按照师父说的新方法吊嗓子。起初每天在家里调,结果没几天就招来了邻居。“练得比较投入就忘了扰民这事儿了。”侯美说。开始的时候,声音吵了,邻居就跺跺楼板,结果有一天她正练着,就听有敲门声,一开门,对方倒也挺客气:“真不好意思,您能小点声吗?”

  这让侯美特别不好意思,于是改成了每天到北京京剧院里喊嗓子。这一回倒不会扰民了,可问题又来了——喊嗓子时间一长,容易头晕目眩。

  “吊嗓子不是光嗓子的事,它得使劲,调动丹田气。”侯美说这就是为什么自己还坚持练刀马的原因,让自己能有好的肌肉和劲头,保持吊嗓的精力。

  学戏就是因为姥姥的一句话

  在薛亚萍看来,自己的这位徒弟最近几年长进很快,而以前她太容易知足,有些不求上进。

  侯美也这样说自己,自己从学校毕业来到北京京剧院后,一直演一些二路旦角或者小配角,例如《锁麟囊》里的赵守贞等。

  一般人总说唱戏的人都想着唱舞台中间的,但侯美也没多想这些事关自己未来的事情,觉得能有戏唱就挺好的。一方面她的性格如此,另一方面或许也与她当年想从事这个行业的动机有关。她的家庭里没有人从事这个行业,父母是经商的,而她想学戏其实就是因为姥姥的一句话:唱戏的总能穿漂亮的衣服。

  文/本报记者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