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洮创新传统非遗“时代感” 助力百年老字号探文旅市场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兰州6月9日电 (张婧)“古代壁画大多画在土坯墙面上,因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壁画可以完好保存上千年,而现代建筑的地仗多以水泥层为主,极易反碱,且干湿度不稳定,壁画易脱落。”“90后非遗传承人臧博带领团队,创新传统壁画地仗层,研究出一套完整的托板纸面壁画绘制工艺和隔潮布面绘制工艺,使当代壁画同样能得以长久保存。

  多年来,家住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臧博致力于传统壁画绘制,期间他还在敦煌研修,参与了国家项目敦煌研究院榆林窟六窟下部清代弥勒泥塑的复原工作、《敦煌藏经洞书法类编》的资料收集整理,以及敦煌研究院主办的“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课题研修班”课程。

  在敦煌的工作和学习期间,臧博深入洞窟学习古代优秀文化和艺术精髓,跟随老一辈敦煌守护者系统学习实践技法,包括彩塑和壁画保护等。一门心思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他,于2018年决定返回家乡临洮县,将传统壁画绘制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为臧博通过“研学游”的营销方式和工艺创新,使得传统非遗技术逐渐实现产业化保护。 受访人供图

图为臧博通过“研学游”的营销方式和工艺创新,使得传统非遗技术逐渐实现产业化保护。 受访人供图

  为吸引更多人传承和弘扬临洮传统壁画技艺,臧博选址在临洮县近郊的一处乡村旅游示范村,继承具有近200年历史的临洮壁画“慈宝堂”精神,结合乡村旅游建立非遗展示中心,通过“研学游”的营销方式和工艺创新,传统非遗技术逐渐实现产业化保护。

  慈宝堂创始于19世纪初,以古建筑彩绘和壁画绘制为主。伴随改革开放,全国古典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古建筑彩绘及壁画艺术也随之兴盛。从1978年到2000年,慈宝堂传承人恢复百余座古建筑,为国家工艺美术行业做出贡献。

  “如何将这一百年老字号与当今时代发展相结合?”臧博在不断探索中发现,要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符合时代审美需要才是发展之道。于是,他开始创新传统壁画,将墙面壁画变成泥块画工艺品,这样便将不可移动的墙面壁画变成可携带的工艺美术礼品,既可在家中摆放,也可当做礼物赠送。

  2019年,臧博还发起成立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形成“非遗中心+协会+传承人+科技+高校+互联网+产业化”的运行模式,将传统的非遗行业通过跨界转换,变得年轻化、科技化,让广大青年群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尤其研发的非遗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使部分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通过数字化、年轻化的方式得以保护。

  截至目前,臧博带领团队已完成非遗文创开发68项,通过非遗成果转化解决青年就业岗位150余个,临洮非遗展示中心也于2020年被共青团临洮县委评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和“青年之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