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看到中国机甲艺术(新国潮)

  • 我要分享:

  孙世前
  让世界看到中国机甲艺术(新国潮)

  2021年央视春晚,有一场蕴含科技元素的创意演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刘德华与关晓彤、王一博三位属牛演员隔空演唱的《牛起来》。节目中,与三位歌手相互凝视、彼此交流的一只巨大的生肖机甲牛,分外吸引人眼球。这便是国内机器人装置艺术家孙世前根据传统年画制作的机甲牛“憨憨”。

  从第一款生肖机甲“辰龙·崛起”到2019年、2021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亥猪机甲、年画机甲牛,从中国第一台可驾驶的机甲“大圣号”再到纪念建党百年的作品“长城龙·崛起”,这些年来,孙世前在国风机甲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他心中最期盼的是能够让中国机甲登上国际舞台,通过机甲这种现代载体,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

  从变形金刚到中国机甲  

  近几年,随着孙世前带领团队研发创作的国风机甲不断出圈,人们开始关注到他和他的机甲。而在7年前,中国的机甲艺术还是一片空白,人们对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也很陌生。

  机甲艺术最早起步于科幻小说和美日的动漫电影。2012年,日本水道桥重工制作出世界第一台真实机甲,打破了人们印象中机甲只存在于小说或影视作品的认知。2015年,美国发布了世界第二台机甲。从广义上而言,机甲艺术就是一种可驾驶的人形机器人与艺术的结合体。

  与许多“80后”男孩一样,孙世前对于机甲的热爱,始于四岁时看到的G1版变形金刚动画。酷炫的动画场面以及变形金刚代表的正义与责任感,让孙世前深深迷上了机甲。只是,当时变形金刚实体玩具的价格相当于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懂事的孙世前就找来硬纸板、木块等工具自己动手做出变形金刚模型。而自那时起,机甲艺术就在孙世前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2003年,孙世前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出身的他,毕业之后在一家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考取了工程师职称,事业发展顺风顺水,但是他对自己的艺术生涯有着另一番考量。“临近而立之年,我想做一些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代艺术有很多分支方向,与其做大家都有的,不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

  孙世前选择了自己一直热爱的机器人艺术领域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带领团队在机器人艺术领域做出了不少成果:为日本SEGA集团制作了全球最大的SONIC像,并且放置于青岛市政府旁的40米高楼角;为创新工场旗下超人气网络自媒体节目《暴走大事件》设计首款手办并生产数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让孙世前感到遗憾的是,他几乎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很多情况还是在帮助国外的作品在中国展出。

  2014年《变形金刚4》在中国上映前,孙世前团队得到官方巡展委托,制作了1∶1比例的9米高擎天柱和7米高大黄蜂,矗立在北京前门箭楼前。然而,这些来自国外的庞然大物却掀起了许多争议,孙世前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在前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标前,与之相契合的本应是属于中国自己的机甲作品。

  后来,他有机会参加各类国际机甲会议、交流活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欧美有变形金刚,日本有高达、EVA,而中国却没有真正走出国门的机甲IP。“那时我才意识到,只有原创的才属于自己。”孙世前说。他为自己定下目标,那就是“做中国自己的机甲IP,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机甲艺术”。

  让机甲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相较于发展了五六十年的欧美、日本机甲文化来说,中国的机甲起步比较晚,容易发展和形成体系的机甲样式与风格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了。孙世前决定把目光聚焦在中国文化上,把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色调、纹样、汉字、建筑等符号融入机甲,让机甲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他首先想到以十二生肖为机甲IP主题。“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生肖,并且它的故事有一定的扩展性。我希望能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语言结合,做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十二生肖。”2015年,孙世前完成了以生肖为主题的首款原创机甲——一台霸王龙造型的合金机甲机器人“辰龙·崛起”,这是全球第一座可变形的大型全金属雕塑,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中国生肖和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龙”,调动了孙世前的许多想象,也推动他对国风机甲的进一步思考。他想到小学课本上的一句话“万里长城宛若一条巨龙”。“长城和龙都是代表我们华夏的符号,何不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做一个真正可以变形的龙?”在这样的想法下,孙世前与大学同窗好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副教授范尔蒴从2015年开始研究制作,耗时7年,完成了其国风机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长城龙· 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