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何能火?编剧分享创作细节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最近,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下简称《只此青绿》)在首演后获得不少关注。截至成稿,它在豆瓣的评分为8.5分。

  对这部舞蹈诗剧,有人评价“唯美”,也有人觉得,节奏比较舒缓、故事性没那么强。对此,《只此青绿》的编剧徐珺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它有点像穿越剧,但更像是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传奇。

  致敬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关键词之一是“传承”。它也是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致敬。

《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最开始,观众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

  展卷人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走入了画家王希孟的内心,见证其绘制《千里江山图》的过程,随着故事展开,古老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也逐步展现。

  “从情节看,它有一点穿越剧的意思,但又不是以前大家理解的那种情节性的穿越剧,更像是一个中国古典式传奇,展卷人和希孟穿梭在一个想象或者说精神的世界里。”徐珺蕊解释。

  其中,“青绿”是个贯穿始终的意象。她说,剧一开头,展卷人研究画作的时候,看到这种色彩后产生想象,引发了时空的共振和变化,才有之后的“穿越”和全剧。

  “画家呕心沥血完成创作,展卷人花费一生心血去研究这幅画,当他穿越到希孟的精神世界时,其实也是他自我的映照。”徐珺蕊说。

  “画本身的艺术价值惊人,历史价值也很惊人。它能够流传至今,有赖于希孟和所有为之默默付出的非遗匠人们。”徐珺蕊说,“我们就从这个思路来切入整个剧目的故事。”

  故事节奏比较慢?

  不过,在一些观众看来,《只此青绿》整体风格很唯美,但故事性和戏剧冲突不是那么明显。

《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徐珺蕊解释,《千里江山图》中几乎没有人物,去查画家的生平,资料也很少,“给他虚构一些故事很容易,但我们不想这样做。既然要致敬这幅作品,就要致敬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

  “另外,从我们古典文学来看,古人很喜欢写诗写词,包括散文和赋在内,这些文体本身都不那么强调剧情矛盾,很多都是心理上的逻辑,是一种思想或者意识流的表达。”徐珺蕊说。

  她说,在创作之初,之所以选择诗剧体裁,就是想从文本基础上就倡导传统文化的回归,“剧中月亮也是一个意象。所谓‘江月何年初照人’,当展卷人和希孟相隔千年时光,沐浴在同一轮月亮下,剧里面实际融入了一种时空观和宇宙观。”

  她回忆,剧本当时五易其稿,写得很细致。剧目中几乎所有工种都做了许多“加法”,努力做功课、尝试创新,希望最后表现给观众的,是一种精准、高级而不冗杂的“减法”状态。

  《只此青绿》设置了两个真实的空间,一个是展卷人的书房,一个就是王希孟的画室,也是两道并行的时间线。徐珺蕊解释,这也是衍生出非遗匠人的片段以及连缀古今时空的“点”。

  亮点有哪些?

  对徐珺蕊来说,除了一些特别设置的小巧思之外,剧中有一些细节也特别触动她。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唱丝’结束时,希孟有一段在雨中的独舞,演员酣畅淋漓的表演,很好地勾勒出希孟意气风发的模样。”她说,之后令人比较动容的一点,就是与希孟与展卷人穿越长长的画卷,彼此“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