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8月22日电 题:“Z世代”非遗手艺人的“倔强”:创新的前提是“守旧”
中新社记者 阿琳娜
“在我看来,面花不应该拘泥于固有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是小挂件、摆台、旅游纪念品等,但其‘魂’不能变。”面花手艺人李明轩说,他希望用年轻人的思维诠释这门古老的技艺,但创新得先“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非遗离他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会选择进入这个领域的更是少数。
2000年出生的李明轩,7岁就开始接触面花,“捏着捏着就喜欢上了。”李明轩说,他也尝试过别的工作,但都“对不上他的心”,三年前他选择专职做面花。
“面花大多出现在结婚、寿辰、孩子满月等‘过事’场合,不要说我们这些‘00后’了,很多‘80后’‘90后’都对这些讲究知之甚少,也不甚‘感冒’。”李明轩说,他希望让更多年轻人能接触到形式多样的面花。
向同行请教、参加培训、自己摸索创新……李明轩努力用年轻人的思维为这门古老的技艺“增添活力”。他增加了新的技术,比如用喷枪上色,更换配方让面花可以保存一年至两年,创作更多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
目前,除接订单制作面花外,李明轩还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视频,吸引不少“粉丝”,也有外地买主慕名而来。
“从小耳濡目染,我知道面花背后的故事更精彩,比如不同的花、动物等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长辈也不断提点我,不管如何创新,都不能让面花失去传统的味道。”李明轩告诉记者,在非遗技艺的传承中,自己会守住“根”、立住“魂”。
对同样出生于2000年的贺强而言,剪纸最开始是兴趣爱好,但是“玩着玩着”就放不下了,想继续把它做精做好。
幼年的贺强看着奶奶剪纸,便被深深吸引。8岁时他开始拿起剪刀练习剪纸,这些年他剪坏了50多把剪刀,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剪纸风格。他的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县以及国家级奖项。
如今贺强在西北大学软件学院广告设计专业就读,获得校方在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他在校内成立剪纸工作室,为成员们提供了研习剪纸艺术的场所。工作室还设计制作衣服、抱枕、丝巾等各种具有剪纸元素的文创产品,收入多用于走访民间剪纸艺人和举办公益活动。
因为喜欢,贺强不远千里拜访有经验的老艺术家和手工艺者,向他们学习剪纸技巧,听他们分享每幅作品背后的寓意和故事。他还走进村落,了解记录民间剪纸艺术风格。
“一定要把传统的纹样寓意传承下来,因为这些是剪纸最宝贵的文化符号。”贺强说,剪纸的技艺与其所代表的文化同样重要,理解了传统,才能谈创新。“采用传统的‘内核’,与卡通造型,现代式线条等融合搭配,吸引更多年轻人。”
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先人留下来的符号化或基因性的东西,只有对其真正掌握和深入了解,才能做到承前启后的创新。非遗的保护传承,要在继承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果没有掌握或仅沿用表面形式,抓取部分元素,这只能是衍生品或当代艺术的创作。(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