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位于中轴线上的故宫。
2019年5月28日,从永定门外北望北京中轴线。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8月7日,景山公园万春亭观景平台,地面上有北京城南北中轴线标识。
8月6日,万宁桥的桥身有部分是补修的。
8月6日,钟鼓楼文化广场,两位老人在打球。
7月的最后一天,景山公园万春亭观景平台上,游客们或是眺望远方,或是拍照留念,有人惊叹紫禁城的宏伟,有人感叹视野的宽阔。
观景台南北两边,各有一个铜制的大圆盘,南侧圆盘写着“北京城中心点”,北侧则写着“北京城南北中轴线”。“这是整个城市的正中吗?”“可能是老城区的正中吧?”“我就站在中轴线上吗?”不少人讨论着,并纷纷站上去拍照。
北京中轴线,指北京城的东、西对称轴,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约7.8公里。中轴线创建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两代,至今已有750余年历史。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至今已有十年。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北京老城保护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成为北京老城保护的重要进路。
北京中轴线作为古都的“脊梁”,正在重塑北京城的未来建设。
中轴线有更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价值
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2012年,其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遗预备名单》。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最壮美的一条城市轴线,不但壮美,而且对城市的生长、建设影响巨大。”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介绍,中国的古代建筑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下发展建设的,中轴线是城市建设的最重要依据,两侧的布局、城市功能延伸,都与中轴线有关。
单霁翔说,如今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基本完整,从景山上看,中轴线两侧平缓开阔的格局还在,它统领城市景观的地位还在,景山、正阳门、钟鼓楼等也还是在城市的最中心,统治城市优美的天际轮廓线。“这些,使得北京中轴线申遗成为可能,而且给我们建立了信心。”
北京中轴线上已有故宫、天坛、万宁桥(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三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会不会阻碍中轴线申遗?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和已有的这些遗产的价值之间有什么不同?”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吕舟介绍,申遗文本编制团队就这一问题做过专题研究,也在国际研讨会上与世界遗产领域的专家进行过讨论。
得出的答案是,如果区别很清晰,就有作为新的遗产申报项目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故宫是一个建筑杰作,天坛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天与人的关系,北京中轴线更强调了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塑造和对整个城市形态的控制。
“故宫、天坛只是中轴线的一部分,中轴线有更博大精深的内涵,有更大的价值。”单霁翔也这样表示。
考古发掘仍在进行 构成要素将进一步细分
申遗,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
2013年,北京市文物局委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编制北京中轴线保护规划和中轴线申遗申报文本。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对象,确定为老城7.8公里长的传统中轴线,范围包括中轴线遗产及周边地区。
2018年,北京中轴线申遗确定了14处遗产点,分别是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同时北京市文物局提出,将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吕舟说,北京中轴线涉及的范围广,北京现存老城的全部范围都有所涉及,因此需要大量时间来做工作。没有充分对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内涵进行发掘,就无法讲好北京中轴线的故事。另外,改善保护状况、立法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