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后,整个泉州古城都将纳入世界遗产缓冲区范围

  • 我要分享:

  22处遗产点重述宋元泉州历史
  申遗成功后,整个泉州古城都将纳入世界遗产缓冲区范围

  祖宅快一百岁了,太爷爷留下的,如今许子发也是72岁的老人了。8月初的泉州午后下起雨,许子发站在后屋窗前张望,一桥之隔便是市舶司遗址。“老海关”,他习惯这样叫。

  往事越千年,这里曾是中国古代海关。北宋时,泉州晋江沿岸设置了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市舶司,泉州官方对外贸易口岸的地位由此确立。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马可·波罗游记里商人如织的刺桐城。3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来此,古泉州的海洋商贸故事开始向世界揭晓。  

  三年前,泉州申遗曾被“待议”;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项目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待议到列入的过程,泉州系列遗产体系的内涵被更深刻地发掘出来: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说,按照国际组织的建议,整个泉州古城都将纳入世界遗产的缓冲区范围。

  整座古城的活态保护,无疑触及了世界遗产保护专业课题的“深水区”。这身后,既是一部中国海洋文明史的存续实证,也是整个人类对文化遗产认知的深远攻坚。

  22处遗产点

  ●九日山祈风石刻

  ●市舶司遗址

  ●德济门遗址

  ●天后宫

  ●真武庙

  ●南外宗正司遗址

  ●泉州文庙及学宫

  ●开元寺

  ●老君岩造像

  ●清净寺

  ●伊斯兰教圣墓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洛阳桥

  ●安平桥

  ●顺济桥遗址

  ●江口码头

  ●石湖码头

  ●六胜塔

  ●万寿塔

  烟火之气

  宅子门口有道壕沟,浅浅地铺满了河水。许子发说这壕沟大有来头。古代商船远洋而来,小货船就扶晋江而上,循此河道前往市舶司“报关”。

  泉州地方志记载,市舶司位于泉州市内水门巷竹街南薰门(水门)遗址西北,西到水仙宫,东到三义庙,北到马坂巷洪厝山。

  目前的市舶司遗址,一般是指作为市舶司衙门组成部分的水仙宫遗址所在地。通过水仙宫东侧一座很短的石桥,就到了许子发祖宅的后门。

  二十多年前一场大火,祖宅已弃用了不少年头。许子发和63岁的三弟许子标夫妇一起住在祖宅的后屋里。低矮的一层民居,绿色的藤蔓毫不费力便登上屋顶。祖宅已废弃的厕所墙角边,还镶嵌着一块市舶司遗址的文物保护标志碑,落款为1959年。

  泉州古城里生活着大量的原住民。用泉州市文旅局文保科副科长李庆军的话说,泉州的遗产至今是泉州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仍在延续它一千年前的功能和作用。

  古城南城门“德济门”,是古刺桐城的象征,与它接壤的是天后宫门前的广场。刚从初中毕业的黄汉钦在这里一家小吃店打暑期工。他微信背景墙是一座关帝庙的照片,庙坐落在他老家、洛江区的龟峰岩。这里儒、道、释三教并存,三庙主祀、配祀的神祇达20多尊,能看出泉州一带民间信仰诸神共祀、各施所求。

  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数元宵节前后。泉州天后宫会和澎湖天后宫联手举办乞龟活动。人们争相前来观看平安米垒成的巨型“米龟”,摸一摸沾福气——“摸龟头盖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身大翻身,摸龟脚吃不干,摸龟尾吃到有头有尾”。

  用泉州市委书记王永礼的话说,泉州遗产多数是活态的,泉州的文物及其保护,都充满人间的“烟火气”。

  许多遗产点本就是泉州百姓日常一景。每个月到了“勤佛日”,数万人涌向古城西北部的开元寺。“勤”在闽南语中的意思是“绕”,众人围绕着寺院、拜庭不停地走,绵延数百米的庙会人流涌动,络绎不绝的朝拜者从四面八方而来。8月底学校要开学了,泉州文庙就会举办拜孔子活动。

  “发现”泉州

  也正是泉州市民最擅长讲述古城的“门道”。泉州多桥梁,历来有“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的说法,仅宋代就建造桥梁100多座。陈德杉小时候家住洛阳老街,他最喜欢缠着父亲讲洛阳桥的故事。

  洛阳桥建成于北宋时期1059年,立于洛阳江上,是泉州通向北方的交通要道。夏日纳凉,村里长者打开话匣子,最爱讲的也是洛阳桥。30年前的1991年,一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来到泉州,考察团专家迪安博士提出疑问:“为何洛阳桥一面建成筏型桥墩,另一面却没有?”陈德杉便笑问:“您觉得是涨潮力量大,还是退潮力量大?”

  他解释说,古人为了减少海水退潮对桥身的冲击,在桥的一侧建筏型桥墩,而涨潮时冲击力小,另一侧则不需要这样的桥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