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计划寻找王陵和青铜器作坊等

  • 我要分享: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
  三星堆考古计划寻找王陵和青铜器作坊等

  三星堆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和数量庞大的出土文物,点燃了各方的讨论热情。

  过去一周,许多猜测纷至沓来,有人说,三星堆出土面具长得不像中国人,可能源起于两河流域;有人说,国家不敢再深入发掘三星堆,因为相关文物可能颠覆华夏文明起源说;更有甚者,直接将三星堆遗址和外星文明划上了等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进行了回应。  

  新出土文物再次显示古蜀国的富庶

  新京报:三星堆上一次大规模挖掘是1986年,那之后,相关考古工作为什么停滞了?又为什么,时隔30多年后决定再次挖掘?

  雷雨:1986年我们对三星堆实施的是抢救性挖掘,因为当时有个砖厂取土,对遗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那之后三星堆遗址很快升格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抢救性发掘的紧迫性就不存在了。

  随后,主导发掘的陈德安、陈显丹两位老师用了10多年的时间,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因为其中很多东西前所未有,所以这个工作耗费了很长时间,包括绘图、照相、拓片等。光是第一套神树,就修了快10年,所以也没有精力再去寻找新的祭祀坑。

  再往后,“十二五”期间,我们也在一号坑、二号坑周围找过,不过三星堆管委会在两个坑上面搭了一个巨大的展示平台,无意中把这次新发现的六个坑也罩住了,所以找了两次也没找到。

  直到这一次,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要项目和四川省委宣传部“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的助推下,我们又在附近开始工作,运气也比较好,碰到了三号坑的一个角,才慢慢开始了新的发掘。

  新京报:三星堆古文化可以被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这次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属于哪个时期的遗存?四号坑的碳14测定结果为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即商代晚期,这意味着什么?

  雷雨:新发现的祭祀坑来自三星堆第三期末、第四期初,或者说三四期的过渡时期。

  四号坑目前推断属于商代晚期,比之前发现的一号坑、二号坑要晚,这意味着,这么多坑不是一次性形成的,有时间的早晚。

  以前,我们判断这些坑是亡国器物掩埋坑,依据是这些坑是一次性形成的,现在实际情况有变化,我们就考虑这些坑应该是祭祀坑或者祭祀文物的掩埋坑。

  新京报:这次发掘出土了很多令人赞叹的文物,比如目前发现最重的金面具、一件70厘米高的大口尊、装饰繁复的顶尊跪坐人像等,有多重大的意义?

  雷雨:1986年出土的文物已经让人瞠目结舌,这次新发现,让我们对三星堆文明再次刮目相看,想不到这么偏远的地方会有这样高度发达的文化。

  新出土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也让我们对古蜀国的富庶和强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能造出这么多青铜器,这个国家的财富好像多得不得了一样。

  三星堆先民长得像白人?因为戴面具

  新京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器型,跟周边地区一些遗迹好像有相似之处,这方面情况能否介绍下?

  雷雨:三星堆文物跟河南二里头文明、殷墟以及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明、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人说,三星堆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型文化,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甚至域外文化因素,比如金器、青铜器对人像的表达,都不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东西。

  新京报:有网友说,三星堆出土面具的长相是方脸、大眼、高鼻梁,跟传统华夏民族完全不一样,这种文明会不会来自两河流域?甚至,会不会是外星文明?对此,你怎么看?

  雷雨:这两种猜测都是无稽之谈。

  我个人认为,大家觉得三星堆先民像白种人,是因为他们戴了面具,然后才呈现轮廓分明的一种长相。有的眼睛部分为什么向外突出?因为三星堆文化有很浓重的太阳崇拜色彩,先民们想看得更远,才会有这样的艺术加工。

  实际上,一号坑还发现了一件比较写实的人像,没戴面具,那个脸部就很柔和,鼻梁也比较塌,我觉得这个才是当时居民长相的真实反映。

  而且,就算三星堆先民真的长得跟面具一样,也不稀奇,那时候古蜀统治阶级内部的民族成分比较复杂,长相也不一致。就像到了今天,我国西边南边的彝族、藏族,长相也比汉族更有轮廓。

  新京报:现在判断,三星堆文明和中华文明是什么关系?三星堆的发现会不会颠覆中华文明起源说?

  雷雨: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多元阶段,众多地方文明中个性最为突出的一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