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元月,一年的第一个月。拂去旧年的尘埃,满怀对新年新生活的憧憬,我们踏上新的征程。
今天,当我们回望一百年前也就是1921年元月建党历史上那些重要人物时,请感受一种新的力量正在积蓄,将要喷薄而出。
1、从北大红楼到丰台长辛店
1921年元月,李大钊在北京。
李大钊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是在三年前即1918年元月接手这份工作的,在他的努力下,北京大学图书馆从一所封闭式的藏书楼转变为新型的现代图书馆。图书馆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配置,在丰富馆藏书籍的同时,李大钊亦注意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
1921年元月25日,《北大日刊》登载了《修正图书馆借书规则》。我们今天能在《李大钊全集》中读到这篇文章。针对借书超期的情况,这份借书规则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措施,其规定的借书期限比今日各大学要短,“教职员以十四日为度,学生以七日为度”,到期不还,除了要暂停借书权外,还要征收违约金,超期未满七日者,“教职员每册每日征收铜元六枚,学生每册每日征收三枚”,这还只是中文图书,西文图书则要翻一番。
我们可以推测,李大钊曾在自己的办公室中草拟上述规则。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不久,北京大学红楼落成,图书馆也随之迁入。李大钊的办公室,在红楼一楼东南角。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就在这间办公室中成立。在书斋之内,李大钊与同志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中汲取养分;在书斋之外,李大钊与同志们将真理的力量带给受苦受难的工人们。
西距北大红楼二十多公里处的丰台长辛店,是李大钊与同志们从事工人运动的地方。1921年元月1日,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正式开学。长辛店是京汉铁路北段的一个大站,当时聚集了工人三四千人,而且“很热心很有见解的”。邓中夏等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参与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筹办工作,李大钊也曾赴学校讲学。
一百年后,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尚存。关于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内容,尽管留存资料十分有限,但也能获知一二。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是为工人和工人子弟开办的,学校简章开宗明义,本校以“增进劳动者和劳动者的子弟完全知识,养成劳动者和劳动者的子弟高尚人格为宗旨”。工人白天上班,无法前来学习,补习学校为此开设了日班和夜班,日班为“劳动者的子弟”而设,夜班为“劳动者”而设,“夜班注重国文、法文、科学常识、社会常识、工场和铁路知识”,前来就读的学生,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会提供一些补助。
对于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而言,这所学校是亲近工人的一个途径,一些革命的理念逐渐渗透到长辛店工人的思想意识中。1921年的劳动节,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立,这颗北方劳动界的明星开始发光。
2、书店中的一场聚会
1921年元月,毛泽东在长沙。
老长沙城一共有九座城门,靠近湘江的潮宗门内,有一条潮宗街。一百年前,潮宗街上有一家当时长沙城最先锋的书店——文化书社。
毛泽东是这家书店的创办者之一,1920年7月31日,湖南《大公报》上登载了毛泽东执笔的《发起文化书社》,这是一篇读来大感爽利的启事,他写道“没有新文化由于没有新思想,没有新思想由于没有新研究,没有新研究由于没有新材料。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文化书社愿以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最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
今天我们还能见到文化书社留下来的一些广告目录。一百年前,这家书店出售的图书包括罗素著、余家菊译《罗素社会改造原理》,杜威著、胡适译《杜威五大讲演》,罗素和杜威在书社成立前曾访问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知识界热烈讨论的两位外国学者,当然书社更少不了介绍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的书籍,如马尔西著、李汉俊译《马格斯资本论入门》(马格斯即马克思,为尊重原文起见,本文凡引用处皆不修改),兰姆塞著《旅俄六周见闻记》等。
文化书社是一群“互相了解完全信得心过的人”发起与运营的,这群人此前还结成了新民学会。在毛泽东、何叔衡等人的积极活动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初冬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
1921年元月1日,新民学会在文化书社举行会员新年大会。这一天,“大雪满城,寒光绚烂,景象簇新”,书社内,同侪难得相聚,大家热烈讨论,这场会员新年大会一连持续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