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帮古书画非遗传承人谈古画修复和古笺再造(5)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扬帮古书画非遗传承人谈古画修复和古笺再造(5)

2019-08-23 15:46作者:采集侠

  费永明:古人有“糨、打、煮、硾、金、银、粉、蜡”等各种做熟的方法,要的是使纸变得坚实、柔润、紧密、绚烂,便于书写绘画,表达情感。

  古代生纸的二次加工都是在各大纸号里完成的(又叫南纸店),并不是在纸厂里完成的。纸店里怎么完成呢?纸厂把纸从产地运到北京、上海的各大纸号,店里的掌柜或雇的伙计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纸进行二次加工。比如齐白石老先生喜欢在哪家南纸店里买纸,他会一直光顾这家纸店,并对纸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店里的伙计会根据他的要求来进行二次加工。

扬帮古书画非遗传承人谈古画修复和古笺再造

张大千用日本鸟之纸绘人物未竟稿

  南纸店也不单单是卖纸的,实际上是经营文具、文房、字画,还帮书画家挂润例、接单子,还有经济的作用。最有名的南纸店是北京的清秘阁,始创于清乾隆年间,传世近三百年。期间清朝宫廷、六部衙门所用的文房信笺、奏摺贺本、屏风折扇、八宝印泥等多选用清秘阁所精制。清末民国时期,王懿荣、张之洞、蔡元培、胡适、齐白石、溥心畬等诸多文化大家均与清秘阁过往,鲁迅先生更是清秘阁的常客。现在变成画廊了。上海比较知名的南纸店有朵云轩、九华堂,原来整条福州路都是南纸店,经营各种笺纸品牌,现在光变成卖纸的店,没有加工技术,这种是解放以后才消失的。现在朵云轩保留下来的只有木刻水印技术,纸的加工技术现在没有。

扬帮古书画非遗传承人谈古画修复和古笺再造

民国朵云荣宝各纸号之玉版

  澎湃新闻:解放后伴随着纸号的消失,二次再造的技术也就失传了?

  费永明:失传了。这种加工技术也没有进行过系统梳理。从前都比较私密的,有些加工技法也是要保密,师带徒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规矩,并不是对谁都说。现在当然各种学校的培养就更加程式化了。我们现在用的宣纸,也是缺乏个性。

扬帮古书画非遗传承人谈古画修复和古笺再造

  清晚期清秘阁制团龙瓦当纹蜡笺

  上海现在还有做粉蜡笺非常好的老师傅,但是没人做素笺,因为素笺没有花纹、没有颜色,只有一张白纸,好坏无法评定。我现在是做素笺,因为我不会做纸的经营者,但是素笺在我的修复过程中是用得着的。将生纸加工成熟纸原本是很亲民的一件事,每一个写字画画的人都可能接触,但现在没有了。比如我是书写或者绘画爱好者,我想让红星宣纸集团帮我生产我所喜欢的纸,怎么可能呢?本来或许在上海穿过两条巷子,找家南纸店,跟伙计说,你这样帮我把纸加工一下吧…… 因为现在的工业化,这变成我们无法做到的一件事。但是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我们只能跟着工业化的步伐走。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