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帮古书画非遗传承人谈古画修复和古笺再造(3)
除了苏帮、扬帮,还有北方的京帮。京帮过去是为朝廷、为皇家做装裱,京裱的色彩比较浓烈,比较丰富,它适合朝廷的辉煌。我们南方很少用京裱,因为他比较厚。除了扬帮、苏帮还有本帮,它就是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一些装裱摊头,为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用的书画做一些装裱叫本帮。还有一个是广帮,就是流行于广州一带到装裱技艺。广帮擅长做“红白货”,红白就是别人家里有什么喜事、丧事,它裱现成的,我们写了就可以挂起来这种,他们也不用浆糊,用石花菜的胶。
清金农《梅花》(修复前)
清代金农《梅花》(修复后)
澎湃新闻:现在苏帮、扬帮包括其他一些装裱的流派还保留着各自的修复特色么?
费永明:其实在解放以后,一定程度上都融合了。但是只有博物馆第一代裱画师傅们带出来的徒弟或学生,我们才说扬帮、苏帮,再往后技法都融合了,就没法再说这个事了。因为我刚好还跟着师傅,我们用的工具,我们的手法确实跟外面一般市面上的不一样的,师傅的工具在前面柜子里可以看到。
严桂荣生前所用装裱工具
严桂荣生前所用装裱工具
澎湃新闻:扬帮使用的工具有什么独特性,手法方面有什么不同?
费永明:比如我们在做这个纸质或者绢本补破洞的口子上,我们用的圆口刀或者我们用的木贼草,这些都不是别的地方、别的裱画室里能看到的,我们用了一些独特的工具和手法才能把我们要做的工作做好。
我的心思全用在我们自己扬帮的手法里面。裱画的洗、揭、补、全这些步骤都一样。要说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最大区别还是在于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你有合适的修复方案,这是一个好的修复工作者最重要的点,否则的话你以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那是流水线工人做的事情。我们扬帮还有个特点叫“旧货屋子”。就是我们本身就是做古董的收藏买卖,对书画的鉴别能力也是非常高的,我师父也是这样,真假好坏我们不去问专家也不问任何人的,我们自己会判断。而且我们根据这张画的价值来提供自己的修复方案。你不能把一张工艺品或明清的普通字画当一张文物去做,你也不能把明清的一些非常好的作品当普通的工艺品来做。对作品的正确认识和修复的结果是相关联的,所以我们不光在研究修复的技巧和手艺上下功夫,而对作品本身,对鉴定我们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判断,不会盲目去做。
宋查元方书丁氏像赞(修复前)
宋查元方书丁氏像赞(修复后)
澎湃新闻:你在修复过程中会去接笔吗?这也是古书画修复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西方博物馆的从业者跟我们传统的修复师在这一点上会有比较不一样的看法。
费永明:文献、档案,所有的都不能动,因为它有史料价值在,但作为艺术品,我们要他完美。所以你看我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在修复前被虫蛀的非常破烂,我们修出来是完美的,艺术品我们欣赏它的是完美,所以我们尽可能的使它完美,但是你所能做的事情只在你补的这块纸上,或者这块绢上,不能侵害到原来画作上的笔意、色彩,所以我们的全色,我们的接笔只在自己补上去的部分。
从消失的南纸店到古笺再造
澎湃新闻:您这次展览的主题是“纸质文物修复中的古笺再造”,书画修复和古笺再造之间有什么关联?
费永明:扬帮古书画修复手法有一个特点叫“整旧得法”,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载“吴县叶御夫装潢店在董子祠旁。御夫得唐熟纸法,旧画绢地(即绢底)虽极损至千百片,一入叶手,遂为完物”。叶御夫是扬帮装帧的祖师爷(乾隆时人),因得到“唐人熟纸法”而技艺超绝,“唐人熟纸法”详情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