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嘉峪关启预防性保护:数据监测找病因 小修小补做试验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兰州7月22日电 (记者 丁思 高莹 李亚龙)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是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

  如今,当地文物部门不仅将无人机、三维扫描等高科技技术不间断运用于遗产监测和日常保养维护中,开启预防性保护;当地文物工作者在开展长城日常保养维护中,通过病害监测数据分析来“摸清”长城不同部位病害发育的特征。尝试性地在一定区域段进行“小修小补”,进行传统材料和工艺的比对试验,逐步完善长城日常保养维护技术工艺。

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成为了海内外游客“丝路游”的必经打卡地。 高展 摄

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成为了海内外游客“丝路游”的必经打卡地。 高展 摄

  开启预防性保护措施:科技监测找病因,小修小补做试验

  甘肃嘉峪关市,因关得名,因企设市。1958年因“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因万里长城“天下第一雄关”而得名。

  其境内长城资源丰富而具有代表性,该市境内长城墙体43.6公里,壕堑12.94公里,关堡8座,烽火台和敌台共49座,涵盖了甘肃明长城所有类型。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当地长城存在表面风化、片状剥离、坍塌、酥碱、裂隙发育、基础掏蚀凹进、冲沟发育等病害。

  “裸露在外的长城是最害怕雨水的,近几年地处西北的嘉峪关雨水明显增多,对夯土墙体的城墙而言,病害发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甘肃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介绍说,“病害发育的速度有加剧的趋势,发生病害的部位也在增加,由此前墙体根部扩散至维修夯补层与原墙体结合部位。”

科技保护让长城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延续和传承。图为文物工作者正在测量关城的相关数据。 高展 摄

科技保护让长城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延续和传承。图为文物工作者正在测量关城的相关数据。 高展 摄

  与长城打交道已10多年的张斌,对于当地长城保护的变迁如数家珍。他说,“我们无法干预自然环境,做好病害监测和日常保护维护,探究病害发育背后的原因,则是当下保护长城的重点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转变了过去的长城保护理念,启动了长城预防性保护工作。例如去年,我们对两处关堡实施了日常保养维护,采取了一些可逆性的保护措施确保墙体安全,还在关堡墙体日常保养维护中设置了一个传统材料和工艺的试验段,通过比对实验段的数据监测,探索适合于本地区长城保养维护的材料和技术工艺,来开展长城的日常保养维护。”张斌说,维修长城和维修房子是不一样的,在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下,坚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维修理念,不断保持古城墙它原来的那个状态,有效延续其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成为了海内外游客“丝路游”的必经打卡地。 高展 摄

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成为了海内外游客“丝路游”的必经打卡地。 高展 摄

  数据纳入日常保护监测:本体和载体同保护

  科技保护让长城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延续和传承。从去年开始,该研究所积极与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开展长城的遗产监测和安全巡查,并通过与天津大学、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展长城保护课题项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长城遗产监测工作,并将常规监测纳入日常巡查。

  “通过不间断地病害监测,掌握病害发育的机理、特征和危害性,开展日常保养维护,从源头解决长城的小病,治理好了,就不会生大病,年老的长城才会延年益寿。”张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