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夷山7月19日电 题:武夷山:《九曲棹歌》吟唱八百年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这首极尽赞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的“导游词”,出自800多年前理学大儒朱熹之手。
18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继续举行之际,“中国双世遗名山对话”活动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进行。武夷山的“双世遗”魅力在其间尽显无遗。
曾任武夷山市委书记的张建光坦言,朱熹园所在的武夷山得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其“文化”部分与朱子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朱熹70年的人生里,有40多年是在武夷山度过的。他在这里学习先贤理论知识,创立新儒学,完成《四书章句集注》的修改。
九曲溪畔,隐屏峰下,朱熹在武夷精舍完成了他最重要的思想体系建设。朱子理学为元明清三代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朱子等许多学者大儒汇集在此,以文论道、授课讲学,武夷山一度成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武夷山市五夫镇,朱熹的脚步似乎从未走远。一场沿袭百年规制的传统婚礼正在镇上热闹举行;兴贤书院里,研学营的孩子们诵读朱子家训;村民蔡万平正在为考上大学的儿子准备一桌“朱子宴”答谢老师,每道菜都透着朱子修身正己、勤俭治家的理念。
《九曲棹歌》中,朱子理学思想从蜿蜒的九曲溪一路奔流,汇入东亚文明的大江大河,对儒家文化圈产生了旷日持久的社会影响。
“武夷山的奇秀山水孕育了同纬度最丰富完整的生物链,积淀出延续数千年的人文沃土,滋养着八闽文脉生生不息、传承不灭。”纪录片导演高芝夏对记者说,她担任总导演摄制《瑰宝——文化自然遗产在福建》的《武夷山》篇时,最为震撼的,是武夷山的原生动植物资源。
摄制组跟随武夷山村民詹建奎进山安放红外摄像头。他土生土长,曾担任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护林员,对此间的动植物分布了如指掌。
一路上,黄麂、白鹇、鹊鸲、毛冠鹿、崇安髭蟾……成百上千列入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进入摄制组的眼帘。
南京林业大学外籍教授、美国博士凯文·梅辛杰亦隆重向摄制组介绍,他们2019年在武夷山发现广义角蟾属新物种——雨神角蟾。
武夷山是大量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其中许多生物为中国所特有。第三纪古老孑遗物种南方铁杉,在这里连片分布上千亩。詹建奎对记者笑说,据说1999年武夷山申遗时,这片南方铁杉林,大大震撼了有关专家,为申遗加分超多。
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星村大队桐木关中队中队长徐自坤负责武夷山桐木关一带的巡护。“武夷山的山水草木,不仅是人类身体与心灵的慰藉,也是生存的依归。”徐自坤说。
武夷山,中外生态研究专家称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两栖爬行动物的乐园”。武夷山是中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的保护地。2016年6月,武夷山成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
武夷山市市长谢启龙表示,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保护好、利用好。
因为守护武夷山,詹建奎、徐自坤和凯文·梅辛杰成为茶友。新茶上市时节,他们常常通过视频云端喝几泡大红袍,聊几句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