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洛阳5月18日电 (记者 韩章云)706万常住人口、102座博物馆,每10万人拥有1.44座博物馆……当下,河南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已初具规模。林林总总的博物馆,是十三朝古都洛阳盘活文化资源、让历史为城市代言的实践。
为了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朱晓辉已经忙了有一段时间,他是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执行馆长。“我们专门策划了‘红色报刊文献展’,将收藏的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报纸、期刊、文献向公众展出,展览将持续至国庆节后。”
图为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 受访者供图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是一座由民营资本创建的历史类专题文字博物馆,像这样的博物馆洛阳还有很多。
漫步在洛阳的街头巷尾,一抬头或许就能与一座博物馆不期而遇,它们或以某个遗址、某种技艺、某个人物、某段历史为主题,可能规模不大,但方寸之间总能让人从中窥见这座城市的厚重。
据洛阳市文物局数据,洛阳全市博物馆总数已达102座,其中国有博物馆49座,非国有博物馆53座,各类博物馆年均接待的观众近1000万人次。
早在2018年,洛阳就出台了《关于建设“博物馆之都”工作的实施意见》,短短几年,“东方博物馆之都”芳容初显。在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看来,洛阳与博物馆有着天定的缘分。
“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全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可移动文物近42万件(套),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余杰表示,丰富的历史遗存为洛阳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洛阳充分利用大遗址活化利用工程、历史街区、历史旧址等现有的文化资源来建设博物馆。例如依托定鼎门和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和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依托涧西工业遗产建设了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图为观众参观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 受访者供图
洛阳的博物馆群,民营博物馆占了半壁江山,且绝大部分免费对公众开放。调动社会力量建设博物馆,是洛阳的一大特色。
位于洛阳幼儿师范学校内的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是一家专门展示影音史料的民营博物馆,因小众的分类成为网红打卡地。
张建洛是这家博物馆的创始人,2015年他把自己近四十多年的收藏拿出来与公众分享。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聊藏品背后的历史,是他日常最大的乐趣,“能帮大家回顾历史、了解过去,就是我创办博物馆的价值所在。”
此外,洛阳还充分调动了行业部门、高校和民间力量,推动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快速发展。洛阳新闻博物馆、客家之源纪念馆等行业博物馆、洛阳围棋博物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相继建成开放。
正是有了这些民间力量的加持,洛阳形成了主体多元、特色鲜明、类别丰富是博物馆群。
数量有了,洛阳也在下大力气提升博物馆的品质。
为破解博物馆文博专业人才短缺的难题,近两年,洛阳引进考古、文物修复、科技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00余名。针对讲解员队伍不稳、青黄不接的现状,当地出台新的政策,对获得全省讲解大赛一等奖以上的优秀讲解员,利用洛阳市特殊人才绿色通道,优先解决事业编制。
与此同时,洛阳也加紧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搭建“云游东方博物馆之都”线上展览平台,29项线上虚拟展览、242条文物和历史文化语音(视频)讲解已经上线,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博物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如今“东方博物馆之都”成为洛阳新的城市名片。“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市各博物馆接待游客量更是突破了40万人次。”余杰介绍说,博物馆群已极大地带动了洛阳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