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蒙古部族服饰图典》出版 冯骥才点赞“用一生扛起的大书”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6日电 题:《蒙古部族服饰图典》出版冯骥才点赞“用一生扛起的大书”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几十年里,他孤独一人,无人为伴,在茫茫草原上风餐露宿,踽踽独行,游走于蒙古族各部族古老的苏木嘎查。他背上的小包只有几件换穿的衣裳、生活必需品、纸笔、照相胶卷与小药瓶。”
图为郭雨桥(中)在新疆考察期间,与蒙古族牧民乘坐马车。本人供图
这是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对中国民间文化学者郭雨桥新著《蒙古部族服饰图典》序言中所写的一段文字。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挑山工》《珍珠鸟》等散文名篇入选中小学课本,影响几代人。
图为郭雨桥(中)骑马出行考察蒙古族聚居地。本人供图
16日,郭雨桥告诉记者,他的最新专著《蒙古部族服饰图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得到了冯骥才先生的高度评价,在序言的题目中,冯骥才称之为,“用一生扛起的大书”。
郭雨桥本名郭永明,民间文学作家、翻译家,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笔架山下。虽是汉族人,但他却是名副其实的“蒙古通”。作为蒙古族民间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他曾被评为全国万里采风先进个人、全国民间文化守望者提名奖等。
图为郭雨桥(右一)用摄像机记录蒙古族生活。本人供图
何谓“用一生扛起的大书”?
郭雨桥对记者说,“这是自己用17年时间,丈量了中俄蒙涉及蒙古族地区14万公里,采集4000余件珍贵服饰资料,写就的一部草原民族生活服饰图典。”
“其中收录的4000余件珍贵服饰均来自我十几年间走遍蒙古族各部族的一手田野调查。”郭雨桥告诉记者,《蒙古部族服饰图典》以图典的形式展示蒙古族43个部族的服饰遗产,并对其形成原因、历史沿革以及民俗文化要素进行系统诠释,这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郭雨桥告诉记者,该专著的最大特点是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解析了近千件珍贵的实物服饰,包括蒙古族的传统衣衫、靴帽、佩件、头饰等。对蒙古袍、火镰等独具代表性的蒙古族服饰组件,讲述其在当代草原生活中的演化和传承。
业界人士称,这也是这部专著得到冯骥才先生高度评价的原因。
“我认识郭雨桥先生是在全国民间文化抢救发轫之时,那时他已经在北部蒙古族原生的草原大地上做文化调查了。”冯骥才在该专著的序言中说,没有人遣使他做这件事,一切源自他的“蒙古情结”,以及对草原文明一往情深的热爱。
冯骥才动情地写道,“这部图典绝不是一般的现成的资料汇编;书中全部图文皆是他本人数十年间跨涉十余万里,由草原上一个个部落调查、采集、拍摄来的。每一个信息都有根有据,每一个获得皆亲力亲为,再经过精细的梳理与严格的考证,终于使我们拥有了一部草原民族生活服饰图典。”
“近几十年,生活巨变,社会转型,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特别是生活文化,往往消泯于不知不觉之间;历史财富往往消匿于无。”冯骥才认为,正是因此,记录历史和传承文明是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它往往依赖于一些有眼光的有识之士的先知先觉,并心甘情愿做出奉献。
在冯骥才看来,郭雨桥先生便是这样优秀的一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