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资源、政策优势中关村科学城孕育空天“梦之队”

  • 我要分享:

  用好资源、政策优势中关村科学城孕育空天“梦之队”

  ◎本报记者 华 凌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而其完成对月面关键一钻的核心电机,由中关村科学城的和德宇航提供;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1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最大的“天雁05卫星”由中关村科学城的微纳星空研制;2020年2月16日,中国首颗通信能力24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开展通信能力试验,在国际上第一次验证低轨Q/V/Ka等频段通信,这颗星由中关村科学城的银河航天发射……

  中关村科学城正在崛起一支空天“梦之队”,探索星辰大海!  

  发展卫星通信让梦想延伸

  “做银河航天的初心是发展航天科技,发挥其价值服务社会。”银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航天)创始人、CEO徐鸣生于安徽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那里曾长期处于“移不动、联不通”的状态,信息闭塞。2018年4月,他参与创立银河航天,希望消除信息鸿沟。

  当银河航天2019年进驻中关村科学城之后,这棵梦想之树茁壮成长,为惠及千家万户而延伸。

  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围,在国家政策全力支持下,中关村科学城不断完善创新环境,大力促进空天企业的创新发展。

  2020年4月23日,银河航天科研人员使用手机连接银河卫星终端提供的WiFi热点,通过这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首次实现3分钟视频通话,后续通话时长优化至8分钟。6月,在北京海淀区的银河航天信关站,银河航天与运营商合作进行卫星互联网与地面5G网络的融合测试。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24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与联通公网中的5G基站及传输网络直连,成功完成5G基站开通和5G用户业务测试。这也是全球首次通过低轨卫星互联网链路完成运营商公网中5G基站的开通和测试。

  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中北段,在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当地交通、电力和通信网络一度中断,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但2020年7月14日,在北川县桃龙藏族乡九成村海拔1100—3200米的半山上,当地用户利用银河航天研制的卫星终端成功接入互联网。依托约200公里外的成都信关站,银河航天首发星成功实现国内首次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在山区的实地应用测试。未来如再遇地面通信基础设施被破坏,有望为灾区提供快速应急网络接入服务。

  2020年11月17日,银河航天宣布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

  先发性战略布局聚力硬核技术

  提前战略布局,聚力硬技术打磨,大胆尝试、突破创新。这正是像银河航天、微纳星空、千乘探索、和德宇航、北斗星通等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在空天领域的奋斗缩影。

  成立仅三年即送8颗卫星上天;卫星从设计研发到出厂发射,最短历时6个月;2000平方米的卫星制造厂房,容纳多颗卫星并行研发;今年上半年将迎来第九颗卫星的发射……微纳星空的成长,令人感受到中关村科学城企业的“航天速度”。

  “最近搭载长征六号遥三火箭发射的70公斤级‘天雁05卫星’,将应用于海洋、农林、地震灾害、气象环境等领域监测。随着卫星重量的增大,其每一部分功能也都变得更为复杂,制造过程中亟待突破更多技术瓶颈。”微纳星空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郇一恒表示,“这颗卫星最显著的技术特点,是采用在轨软件重构技术系统,可通过地面人员发送遥控指令对卫星进行修补或重装操作系统,延长卫星使用寿命,增强其性能。”

  目前,微纳星空正在聚焦200千克以上卫星的研制,未来还将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完成500千克—1000千克卫星的在轨验证。

  “我们聚焦打造先发优势,创业之初就定位做高价值业务卫星的研发和制造,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同时,在卫星的总体设计技术、星务管理和高精度姿轨控技术等方面做出深厚积淀。研发团队还吸纳航天系统专业人才,铺设优秀人才梯队,为后续实现更快、更高发展奠定基础。”郇一恒说。

  近两年,银河航天开启了一场充满挑战的硬核技术攻坚战,在通信带宽设计上对标国际领先技术,率先在首发星中使用技术难度很高的Q/V/Ka等频段,并最大程度上从设计角度消除装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国内低轨宽带卫星上首次实现24Gbps通信能力。

  据了解,银河航天主要采取“航天+互联网”模式,航天领域的人才开始尝试互联网式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将尖端复杂的航天技术转化为“简易输出”的形式,这也是银河航天创新的内在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