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人类文明足迹的标识,承载着特定地域的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也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成长历程。“今年扬州新添了207处地名,一批历史地名在新时代‘复活’了。”26日,扬州市民政局地名处处长冯静说,地名因描述地域历史和文化而形成,向人们提示着当地自然环境变迁、人类历史演进等信息,是文明的见证。
扬州是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2500多年来,悠悠运河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几度繁华,众多的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扬州这个城市更因为有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成了人们心目中向往的城市。正因此,扬州人自豪地说,“扬州从唐诗宋词中走来,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从唐诗宋词中走来的扬州,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孟德龙 摄
今年12月11日,连淮扬镇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扬州全域迈入“高铁时代”。扬州在新建的高铁站四周道路命名上,充分挖掘扬州历史文化内涵,“烟花三月路”“碧云路”“淮都路”等一批富有诗意的路名正式亮相,当地民众称,这是一座浸润在古诗词中的“高铁站”。
“在今年新命名的地名中,像‘烟花三月路’这样有着文化意蕴的还有很多。如江都区宜陵镇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宜陵原名东陵,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时,宠姬宜妃逝去,葬于此,当地遂更名为‘宜陵’,迄今已有1300余年。今年,宜陵镇新建一条南起宜陵车站、北至宜陵闸的新路,便命名为‘东陵路’。邗江区竹西街道也集中‘复活’了一批老地名,有四相街、簪花街、松桂街、禅智路、白鹭街等。”冯静说。
扬州一批历史地名在新时代“复活”,“好地名”注解“好地方”。 孟德龙 摄
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扬州每一个地名的来历含义,都从不同角度生动反映了古城的城市精神和人文价值。例如,旌忠巷、双忠祠、史可法路等,因颂扬扬州历史上的守卫城市的英烈而命名;三元巷、正谊巷、太傅街、青莲巷等,系纪念出生于扬州或曾在扬州游历的历代著名文人而命名;南北柳巷、讲经墩、螃蟹巷、黑婆婆巷等,均缘于和该巷有关的劝人向善的民间传说;打铜巷、皮市街等,则记载了扬州人民勤劳勤奋勤勉的精神……
地名是社会变迁的“活化石”,也是看得见的乡愁。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许多郊区的村庄因拆迁而不复存在。为了留住乡愁,扬州尽量将这些村庄的老名字,通过新建小区或道路命名的形式再现。“有老地名的尽量使用老地名,如果没有的话,新地名采词则要反映当地自然、人文和地理特点,展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冯静表示。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乡愁。如今,扬州许多消失的村庄以路名、街名、站名的方式被保留下来,这些地名,不仅仅是一个个地理坐标,更是一段段耐人寻味的乡愁记忆。“遍布扬州大街小巷的历史地名,就像是一部活的史笺,是‘好地方’的最好注脚。”扬州当地地名文化学者称,这一个个见证着城市历史变迁、蕴含着人文积淀的地名,既留住了“根”,也传承了“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