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10月29日电(记者 上官云)早前,一部《流浪地球》,仿佛点燃了人们对科幻电影的热情。与之关系密切的科幻文学,也频频被推到台前。
日前,第3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发,但其重磅大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却缺席了。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科幻题材作品的关注:当IP的热潮掀起,什么样的故事才耐看?何时才能再出现类似《流浪地球》的爆款?
空缺的最佳长篇小说奖
日前颁发的第3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受到了广泛关注。该奖项由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最早设立于1985年,是公认的中国科幻最高奖。
资料图:本次银河奖颁奖典礼现场。 安源 摄
在这次颁奖典礼上,共颁发了包括最佳中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最受欢迎外国科幻作家、最佳新人等大奖,但“银河奖”的重磅大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却出现了空缺。
对此,《科幻世界》主编拉兹回应称,主要是终审评委意见无法达成一致。“目前国内长篇出版数量相对有限,存在明显的‘大小年’。2019年算是科幻长篇的‘小年’。”
拉兹解释,入围作品虽然各有特色,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不足,评委之间也有较大的争议。最后本着对银河奖负责的态度,最终决定该奖项空缺。
科幻?有好的故事才耐看
今年的银河奖如此受关注并不奇怪:随着《流浪地球》的火爆,确实有很多人把目光投向科幻题材作品。
“因为《流浪地球》的成功,科幻题材一下热起来。”科幻作家灰狐感到了一个明显变化,之前国内许多科幻作者的作品,故事背景往往设置在国外,人物名字也比较“西化”,但现在,故事发生地点设置在中国的科幻作品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接地气。
他强调,小说在创作的时候还是要以小说的方式来写,着重故事。
拉兹简单估算了一下,“当前,科幻文学的社会接受度越来越高,创作者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新一代作家成长很快,创作风格也更加与国际同步,中国科幻文学的基础正在不断夯实。”
资料图:图为《流浪地球》官方宣传海报之一。 钟欣 摄
“很多其他领域的创作者,现在也开始尝试科幻写作。”本届银河奖获奖者之一、科幻作家陈楸帆认为,对电影而言,优秀的电影作品大多有一部优秀的原著。
“或者说,编剧分两种,一种做改编,一种要有原创的能力,这都离不开好的文学功底、讲故事的能力。”陈楸帆坦率地说,尊重创作规律和故事本身,是发展中国科幻影视的关键。
科幻文学IP的“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在形态上有很大不同,但却又存在密切联系。一部好的影视剧,确实离不开好的故事。
此前,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十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意见还提出,要加大对科幻电影剧本的培育力度,促进科幻文学、动漫、游戏等资源转化,丰富科幻电影内容创新源头。
作家乔华曾是一名编剧,其科幻小说《犼先生:锦绣离人》也自有一种符合影视化需求的特质。在他看来,影视化改编某种意义上是科幻文学走向大众的一个窗口,但从作者自身角度而言,不管是不是影视化,小说都必须有一个好故事,对得起读者。
“作为作者,当然希望科幻作品的影视转化率高一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科幻作品IP的各方面中来,一起做大蛋糕。”灰狐说。
拉兹则认为,中国科幻电影必然会开始快速发展:很多懂科幻的科幻迷已进入各行各业,科幻电影工业会把其中相关从业人员聚集到一起,通过项目磨合出中国的科幻影视人才群体。
资料图:展出的电影《流浪地球》中的服装道具“地表防护服”吸引观众。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爆款”科幻电影何时再出现?
那么,类似《流浪地球》那样的爆款电影,何时会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