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选取抗疫歌曲 致敬白衣天使

  • 我要分享: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解密“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

  音乐课选取抗疫歌曲 致敬白衣天使

音乐课选取抗疫歌曲 致敬白衣天使

  9月9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9月10日19时30分,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指挥讲解的“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通过中央电视台以及多家媒体网站和客户端同全国师生见面。

  这堂音乐课曲目体裁丰富,涉及合唱、交响诗、歌剧等,俞峰执棒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宁波交响乐团带来《黄河大合唱》《红旗颂》《我的祖国》《一个老师的牵挂》《我想飞》《在灿烂阳光下》等15部音乐精品。

  在这个不平凡的抗疫之年,全国中小学、高校按下了校园生活的“暂停键”,9月份开学来之不易。今年的“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也更加突出抗疫背景。其中,《那段时光》《一个老师的牵挂》《我们》都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创作的抗疫音乐作品。

  俞峰对15部音乐作品逐一讲解。他指挥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宁波交响乐团,将这些音乐精品依次展现给现场的宁波市中小学生们,同时通过电视机、手机呈现给全国的观众。

  为什么要录制这样一场盛大的“音乐课”?音乐学院的老师们想用音乐向全国师生传递什么?近日,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的音乐老师、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我国著名指挥家俞峰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俞峰表示,科学和艺术是两翼,科学是对自然世界的探索,艺术是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再次释放出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通过音乐传播核心价值理念,讴歌时代、鼓舞人民。

  15首曲目将音乐知识和历史结合起来

  新京报:为何想到要录制一堂这样的“音乐课”?

  俞峰:这堂音乐课是中央音乐学院“立德树人美育启智”系列活动一个组成部分。

  从2016年开始,我每年暑假都会回到我的家乡宁波,经常邀请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和宁波交响乐团一起,为学生做“立德树人美育启智”的暑假公开课,反响非常好。这个公开课大概持续了四年,后来在“学习强国”上播放,在全国产生了影响力。去年中央电视台进行转播,也是以音乐课的形式。

  今年是特别的年份,如何来做公开课,我们动了一番脑筋。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大力支持下,我们采用线上为主,在教师节期间用开学第一堂音乐课的形式向全国推出这台音乐会。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这15首曲目?

  俞峰:第一堂音乐课以立德树人、美育启智为目的,分为“立德树人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时代旋律”“大爱无疆共克时艰”“托举希望逐梦前行”四个篇章,分别与上个世纪3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代到当下几个时期相对应。

  第一篇章以反映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战争历史脉络为主线,包括《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第二篇章的两部作品《我的祖国》《北京喜讯到边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和改革开放迎来的历史转折。第三篇章的三部声乐作品《那段时光》《一个老师的牵挂》《我们》都是由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创作的优秀抗疫音乐作品。同时,在今年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音乐课的第四篇章安排了三部作品《我想飞》《在灿烂阳光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这些作品的音乐体裁非常丰富,包括合唱、歌剧、交响诗等等,这样就把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所表现的革命历史结合起来。

  《我们》曾在世界上27所著名音乐学院合唱

  新京报: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堂音乐课也策划了与抗疫有关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俞峰: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在内,今年上半年,各学校停课不停学,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全社会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音乐学院的老师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在2月份疫情最难的时候,我们钢琴系的主科专业老师黄若愚,他给我发了一个他自己创作演唱的《一个老师的牵挂》,把疫情下一个班主任老师和主科老师对学生的牵挂表达了出来。他把老师比喻成大海,把学生比喻成小竹筏,在疫情之下,当阳光再次照耀五星红旗的时候我们再回到课堂,重新回家。非常感人。

  我们还选择了中央音乐学院张征老师创作的《那段时光》,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中学生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