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2日凌晨,已是遍体鳞伤的赵一曼,被日伪从哈尔滨押往黑龙江珠河县(注:现名尚志市),获取情报无果的日军将对她处以死刑。
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赵一曼最放心不下的是已经分离多年的儿子,她在临刑前留下了最后一封信。直到20余年后,这封信才被她的儿子陈掖贤(小名宁儿)看到。
一封与子遗书、一张母子合影,这是作为母亲的赵一曼留给孩子的最后念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川籍女英雄,提到最牵挂的孩子时,流露出母亲特有的柔软。寥寥数语,至今仍催人泪下。
赵一曼和儿子的合影。图据《黑龙江日报》
追寻光明的道路
投身革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赵一曼出生在四川宜宾,原名李坤泰,曾用名李淑宁。她从小进私塾学习,成绩优异,考入宜宾女子中学。在读书期间,还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
“五卅”运动期间,赵一曼参加了抵制洋货运动,按照组织的指示在学生中进行宣传。192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投身革命。
1927年9月,按照党组织的安排,赵一曼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莫斯科期间,她将名字改为李一超,俄文名字为科斯玛秋娃。
在莫斯科,她结识了同为组织选派的共产党员陈达邦。陈达邦成绩优秀,俄语、法语、英语都很好,在同学中被称为“陈院士”。他常常在生活学习中帮助赵一曼,两人慢慢产生了感情。1928年“五一”劳动节这天,陈达邦和赵一曼结为夫妻。
赵一曼怀孕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国,先后在江西、上海、湖北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9年1月21日,赵一曼生下一个男孩。这一天是列宁逝世5周年纪念日,加上自己曾用名李淑宁,于是赵一曼给孩子取小名“宁儿”。
1930年,由于带着宁儿从事地下工作不便,赵一曼只得将孩子寄养在陈达邦的大哥家。离开之前,她抱着宁儿到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将这张照片随信寄给了还在莫斯科的陈达邦。
抗日白山黑水间
“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出“组织东北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赵一曼主动请缨,要求上前线参加“反满抗日”的斗争,得到了党组织的批准。
1933年,赵一曼在海伦地区率领游击队作战,以两百人的兵力击溃伪自卫团五百余人,并将敌方伪团长击毙。赵一曼的军事才能得到认可,随后进入哈东抗日游击战场。
赵一曼作战勇敢,英姿飒爽,她带领的队伍多次给日伪沉重打击,被形容为“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她不仅机智过人,而且能文能武,为了启发工人和妇女觉悟,常在地下刊物发表文艺作品。
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委。当时,很多东北抗联的同志都误以为赵一曼是东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的妹妹,她将错就错化名为“赵一曼”。在哈东游击区时期,她和赵尚志被并称为“哈东二赵”,被敌人视为最大威胁,日伪还曾登报悬赏捉拿她。
1935年冬天,在一次与日军作战中,她的手臂被子弹击中,在珠河县侯林乡小西北沟养伤时被日伪发现,交战中赵一曼身中数枪、失血过多,继而被俘。
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为得到口供,日军将她关押在哈尔滨市立医院监护治疗。在极度高压的严刑拷问中,赵一曼咬紧牙关没有透露半个字。她毫不屈服的顽强毅力,感染了看押警察董宪勋和医院护士韩勇义,他们制定逃跑计划,合力于1936年6月28日将赵一曼从医院救出。
出逃两天后,1936年6月30日晨,在距游击区仅20多里的李家屯,赵一曼被日本军警追捕再度被俘。敌人对她施以更加残酷的刑讯,仍毫无所得,遂决定把赵一曼押回她曾战斗过的珠河县处死示众。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曾写过一首《滨江抒怀》,这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抗日女英雄坚持了自己的初心:为人民而战、为民族牺牲。
赵一曼遗信誊录件。现存中央档案馆
“万民永忆女先锋”
临刑前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陈达邦和宁儿在很久以后,才知道赵一曼已牺牲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