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热门人物,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一人一面,还是一人千面?开腔,不只是语言的交流,更是灵魂的触碰。在这里,新闻主角变得更加立体。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7日电 题:对话张国立:年过60,却还有一腔热血
作者:袁秀月
12月中旬的北京,东五环某文创产业园区的小排练厅里,一大早就聚满了人。进门的桌子边坐着几个人,中间穿着灰色羽绒服的中年男子,正投入地说着什么。走近一看,大伙儿才认出来,这是张国立。
最近一段时间,排练厅成了张国立经常光顾的地方,他正在这里酝酿自己执导的首部话剧《我爱桃花》。
首次当话剧导演是什么感受,为什么选择这部话剧?中新网记者跟张国立聊了聊。
张国立在排练场
“这孩子的天地应该是在舞台上”
大多数观众认识张国立,都是从影视剧开始。1988年,他和葛优、梁天一起出演电影《顽主》,电影虽然获得不少好评,但彼时三位主演都没什么名气。
1996年,《宰相刘罗锅》播出,张国立凭借乾隆一角崭露头角。第二年,他和编剧邹静之合作拍摄了《康熙微服私访记》,随即火遍大江南北,一口气拍了四部。之后,他们合作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再掀收视热潮,张国立、张铁林、王刚这个“铁三角”组合也一炮而红。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一遍遍重温。
《康熙微服私访记》视频截图
但实际上,张国立最早的舞台是在话剧上。1983年,他从铁路文工团转业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1987年,四川人艺排演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名剧《朱丽小姐》,张国立出演男仆让。演出效果极好,很多戏剧界的前辈看了都大加赞赏,有位前辈感叹“这孩子的天地应该是在舞台上”。就这么一句话,从此给张国立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应该到舞台上去。
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大众文化兴起,剧场进入长时间的沉寂期,没有固定演出和观众,演员们纷纷改行拍影视剧。
《铁齿铜牙纪晓岚》海报
这其中也有张国立,从《顽主》里的无业青年于观开始,他塑造了百余个影视角色,执导了《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我这一辈子》《半路父子》等多部影视剧。
虽然演了这么多影视剧,但张国立说,他对话剧的敬畏之心一直都在。这么多年来,只要哪里有话剧演,他都尽量去看。2017年,他再次以话剧演员的身份站到舞台上,和张铁林、王刚合演邹静之的话剧《断金》,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每次演出都一票难求。
张国立说,正是那次回来,他才发现“话剧的美妙是买不来的”。
《断金》海报
钟情《我爱桃花》十多年
2年之后,再与话剧结缘,为什么选择《我爱桃花》,还是做导演?
张国立回忆,其实他跟《我爱桃花》的渊源由来已久。2001年左右,邹静之受北京人艺的邀请创作了这个话剧,他是最早读剧本的人之一。
《我爱桃花》取材于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用“戏中戏”的结构讲述了一个“会错意”了的故事。
《我爱桃花》海报
看过剧本后,张国立非常喜欢,一是喜欢剧本中的文学性,用他的话说,写得都不像邹静之了。另一方面是喜欢这个故事,它很难被定义,“你说它是个悲剧,可是它有那么多喜剧的荒诞;你说它是爱情戏,它后面又会杀人”。
因为喜欢,他早早就买下了《我爱桃花》的影视剧版权,但阴差阳错,这么多年都没能成行,如今也算是圆了一个梦。不过,他并不认为导话剧是跨界,在他看来,这才是自己的“本工活”。要是他还在剧院待着,现在也是话剧导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