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票房超3.8亿 《革命者》口碑不俗
主旋律影片成顶流
“唯祖国和信仰不可辜负!”“七一档”来临,一批主题鲜明、制作精良的主旋律大片陆续登陆各地影院。《1921》《革命者》《红船》《中国医生》和即将上映的《狙击手》《长津湖》等影片,成为中国影人对建党百年的诚挚献礼。
年轻且富有爱国热情的观众成为主旋律影片的“自来水”群体
7月4日下午,在浙江省建德市中影国际影城,电影散场,观众们并不急着离去,而是轮流与《1921》的海报合影。“影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党成立之初的艰辛。”观众陈俊霖告诉记者。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之际,各地影院纷纷上线“七一档”电影。《1921》《革命者》等主旋律影片的海报十分醒目,许多观众自发前来观影,一些观众甚至选择“多部连刷”。
“从电影中,我能感受到李大钊先生不仅是一个革命者,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丈夫和老师。现在的主旋律电影没有那种说教的生硬感,可看性很高。”作为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粉丝,观众沈徐楠第一时间观看了《革命者》。
“李大钊先生慷慨赴死的桥段,最让我感动。他断然拒绝了同志的营救,还说,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可以奋勇前进,我可以去死,我应该去死。看到这里我一下子就‘破防’了。”杭州观众孟露看完《革命者》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不同于《1921》的群像,《革命者》以李大钊被执行绞刑前的最后38小时为主线,选取了他在不同革命阶段的数个高光时刻,多时空辐射出其积极探索救国之路的热血历程。
近年来,许多主旋律影片以精深的主题表达、精湛的艺术表现、精良的技术制作,赢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尤其是今年,“主旋律”“红色电影”等关键词被高频提及。
“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革命者》《1921》等主流电影,经过前期大幅度的宣传、推荐和报道,已经形成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态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主旋律”电影的大热成为今年暑期档的亮点。
时代在发展,市场在变化,但爱国的热情却让主旋律永远不缺少观众。从票务平台提供的用户画像和社交平台的发声情况来看,年轻且富有爱国热情的观众,成为了影片的“自来水”群体(因喜爱而主动宣传的粉丝团体)。
近期还有多部主旋律影片值得期待。《红船》以青年毛泽东的视角与思想成长为主线,展现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故事。《中国医生》则着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故事背景,以武汉医务人员、各地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7月4日,该片在武汉举行首映礼,邀请医务人员观影。影片中,援鄂医生吴晨光“我来的第二天,写了两封遗书”的情景再现,引起观影者的共鸣。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表示:“这个催泪弹,把我们拉回到战斗的岁月。”
共产党人用生命创建了一个政党、一个新的制度,今天的我们都是受益者
《1921》开篇,陈独秀身陷囹圄,镜头无限拉近,借由他的眼睛回望六个时空的交错剪辑,包括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陈独秀散发传单、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等重要历史时刻。四面楚歌、岌岌可危的近代中国亟待新生。
《1921》中有三处泪光令人动容。
第一处是陈独秀。监牢里,陈独秀与前来探视的李大钊探讨中国未来的前途,他眼泛泪光、一字一顿地说:“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简单一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预示着中国的光明未来。
第二处是李达、王会悟夫妇。李达因与共产国际代表看法不同不欢而散,回到阳台整理思绪,抽烟划火柴时发现火柴是日本制造的,“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何等悲哀,他哽咽着为王会悟哼唱《国际歌》,两人忍不住落泪。
第三处是何叔衡。谈起为什么投身革命,年纪最大的一大代表何叔衡说,挚友从秀才一路考到殿试,却“什么都没看见”,因为不许抬头。何叔衡的初心很简单,就是“为了读书人能把头抬起来,挺直腰板,用自己的眼睛看想看的世界”。
画内画外,戏内戏外,不仅是演员,观众也随着剧情推进流下了热泪。拍摄时,导演和摄像同样也被这些桥段深深打动,“这就是主观视角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渗透进人心,与观众在情感上产生了深层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