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 在菜市场里办书法展 是向引车卖浆者致敬
◎晃二
还没到约定的采访时间,推开工作室的大门,邱志杰已端坐在电脑前,边解释手头的文章正写到关键处,边招呼学生泡茶招待。
工作室进门就是日常办公区,邱志杰的书桌紧挨着大门。右边是会客区,沙发上堆着书籍,讲到某处需要解释时,邱志杰总能快速拿起一本书精准地翻到某一页。靠墙边还是书,一排巨大的书架。墙壁上挂着各种字画“谦虚谨慎”“光明磊落”,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张“华为苹果手机专修”,邱志杰介绍这本来是给三源里菜市场一家店铺写的,因为尺寸不合最终留在了工作室里。
邱志杰,艺术家、策展人,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在他的学生郑永和眼里,邱老师是不折不扣的“人民教师、人民艺术家、劳模”,“平时经常在工作室工作到很晚,也会在工作室睡几个小时又起来工作,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睡觉时间,经常通宵工作”。而策展人张维娜眼中的邱志杰“是个不用睡觉的苦行僧”。
邱志杰一直都是勤奋的,“大学时图书馆的老师说我每天晚上都是在图书馆过的,以至于我很生气,好像我没女朋友似的”。邱志杰生于1969年,脸庞清瘦,神采奕奕,说起话来语速很快,赤诚又坦率。
菜市场是书法的绝妙发生地
菜刀上贴着“对不起”,砧板上写着“立地成佛”……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邱志杰书法展览“民以食为天”在北京三源里菜市场展出。展览仅仅五天,却吸引了多家媒体报道,并在微博持续发酵,热度迅速登上热搜。
网友东东枪写道:“去了趟三源里菜市场,东西没买多少,但一进去就被这些手写标牌给震撼了。不只是好看的问题,关键是这个工作量可实在不小啊。出来之后才发现外头有海报,是邱志杰老师的展。很有点意思。”
作家张大春转发了这条微博,他写道“书法家都应该走上街头,拯救招牌”。
也正是基于重建书法使用的场景这样的念头,邱志杰介绍“以前书法家是拿书法干别的事,写一个公文给组织汇报,怀念兄弟了写一封信,甚至于记账、老中医写一个药方,书法常常是在这种半使用的状态下无意做的”。在邱志杰看来,书法基本的职能是通讯、告知、交流,因此“书法得离开艺术,回到特别日常的场景里面”。
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2020年7月29日,策展人张维娜找到邱志杰,提出想要合作书法展。谈话当天,邱志杰便将所思所想形成文本,在凌晨四五点传给张维娜,文中第二部分着重记录了书法展的构想:“书法是一种社会工具,书法超出艺术,书法在日常生活中,书法是用来宣传告知、教育、警示、抗议、招揽生意……书法是爆裂的。”
收到文本后的张维娜非常兴奋,“当时就感觉我们会制造出一些有趣的事情”。后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展览一直搁置。直至今年4月,接到三源里菜市场可以做活动的通知,张维娜立刻拉着邱老师去看场地,“我记得他异常兴奋,拍了好多好多照片,认为菜市场是一个书法的绝妙发生地。菜市场的管理者说,五一那几天办展来得及吗?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五天时间。我看了一眼邱老师,他一个劲儿点头说可以,来得及。于是我们第二天就大队人马进场测量、拍照、收集素材。”
实际上,这次展览的筹备时间只有十天,此前邱志杰出了趟差,又同时兼顾着学校的事务,等正式开始写字已经是4月20日。
但展览的整体框架在踩点当天就基本确定了。邱志杰非常擅长统筹规划,有一套自己做事的办法,他称自己“最大的天赋是大局观,非常小的时候就会完成对一个学科的全面俯视”。
这种天赋也应用于生活里,在做一件事情时能快速俯视全局、构造框架。踩点回来后,邱志杰立即召集学生开会,仅用了约两小时便基本梳理出了工作量和要做的内容,之后和学生一起用在线文档分工合作,按照类别将要写的字一一列出来,完成一个就划个钩。
在这十天里,邱志杰没日没夜写了大大小小近千张字,他形容“每一次展览都是飞夺泸定桥”。郑永和是这次展览的工作人员之一,从前期筹备、布展到现场拍摄,他参与了全程,也见证了邱志杰的工作。在郑永和眼里,邱老师工作时很“忘我”,在展览筹备期间,面对巨大的工作量,“邱老师经常忘了吃饭和睡觉,但是对写字这件事和这次的展览,他非常开心”。
书法的实用性覆盖了菜市场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