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孙频带来“桃花源式”长篇新作《以鸟兽之名》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实力派青年作家孙频携转型之作山林系列作品《以鸟兽之名》12日在北京面世。新书发布会现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李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与孙频一起畅谈,大家纷纷肯定了孙频的创作才能。

《以鸟兽之名》书封。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以鸟兽之名》书封。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以鸟兽之名》是一部具有《桃花源记》遗风的作品:“”从现代化的都市中返回,却在故乡阳关山上一再迷失。曾经装载着盎然生机的木材厂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废弃的江南园林开发项目。园林中,还有坚持不肯退让土地的两兄弟,照旧在园林中播种自己的莜麦。山上的旧村庄跟这个园林一样,人烟稀少,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凋敝得像个荒原。故乡面目全非,似乎成了眼前这些仿品后面的真实影子。然而,故乡的桃花开起来,灿烂依旧,山水蜿蜒曲折的线路还与记忆中吻合,田中柱的家中还张贴着“农民大学”的贴画,就是老同事游小龙也依旧坚持说着他的普通话,在自己的办公室中,经年累月思考着“什么才是理想人格”,以及究竟如何才能在贫贱的底子上,长出高贵的灵魂。

  穿行在这时间的罅隙里,迷失是唯一的体验。新世界里的时间似乎来过,又似乎将这里彻底遗忘。“”于是开始了一连串的探寻:当初建造园林的田利生是谁,而今又在哪里?游小龙到底知道不知道杀人犯的行踪?父亲为何临终交代,要“我”回一趟老家磁窑?老元一屋子的文物器皿,究竟是哪里来的?“我”又将在哪里遇见那个七岁的自己,一切都还能重新开始?我是应当就此隐居在故乡丰茂的山河里,还是下山去到人群中,继续拼一拼那声名显赫的事业?就像《桃花源记》的结尾一样,既往不可追,未来无以期,《以鸟兽之名》也注定是无解的。

  李洱谈到,《以鸟兽之名》处理的主题非常复杂,有两个故乡的概念。游小龙这个角色是非常鲜明、丰富,是当代作品里面比较少见的人物形象,他身上有很多讨论的空间,揭示了很多很多问题。比如,游小龙的双胞胎弟弟没法上学,他上学了。这触及了每个中国人生下来身上都有的一种原罪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很贫穷,这种情况下,一个家族往往要供一个孩子上学,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必须回报家族、回报家庭,但个体和集体之间是有强烈的冲突的。所以每个读书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天生置身于两种罪之间。

  梁鸿谈到了孙频这几年创作的变化和掘进:“几乎每一篇都会引起很大反响。孙频的创作之路越来越宽阔。《以鸟兽之名》中她在努力把人的历史性建构起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纵横轴,这个轴会带动孙频的小说往下走得更多。孙频的小说元素越来越风俗,已经成为某一个世界的象征。”

  孙频也谈到了自己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这个时代正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快速,所有人都在追求更文明的、更物质化的、更快捷的,起码能代表当代文明的一些东西,大家都在追求这个。但是我觉得,就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趋势下,才一定会有人逆行,才一定有人背道而驰选择反方向,向那些古老的、蛮荒的、寂静的地方去寻找、去写作。我这本书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个方向,我是逆行的,是往回走的。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我试图与那些最古老的东西,比如五千年前的村庄,新石器时代留下的那些文物,商周时代的古玉等等,与最古老的时间痕迹发生一些连接,在这个过程中,看能不能找到关于人的新的发现。”

  《以鸟兽之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书受到了李敬泽、余华、格非、毕飞宇等众多知名作家与评论家的一致推荐!余华评价说:“孙频是不可估量的,她的想象力不是飘扬的,是生长的,同时她拥有令人赞叹的叙述能力。”

  作为青年作家中的实力派,近几年来,孙频的创作持续而且稳定,每一篇作品都在扎实的建构中,传递一种掘进的气象。新作《以鸟兽之名》延续了“孙频式”的神秘、冷艳之风,同时,又绽露出一种辽阔和温暖。它证实了孙频小说创作的新探索:一种向内的孤绝和紧张,开始向往拓展为宽容和悲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