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非遗传承人:用剪纸讲述敦煌故事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高康迪 高展)衣袂风动的飞天、线条流畅的菩萨、翩翩起舞的乐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剪纸非遗传承人庄生娟一只手拿起剪刀,另一只手动作灵巧似飞燕翩跹,剪刀划过纸张,纸花片片飘落,敦煌壁画上的人物在她手下栩栩如生。

  “敦煌剪纸将传统文化和艺术相结合,每一幅作品都是有生命的。”从小就有剪纸功底的庄生娟在参观过敦煌莫高窟后,深深被壁画上的人物所吸引。回家后,便开始研究敦煌线描稿,并“越研究越着迷”。

4月下旬,庄生娟向记者介绍耗时两个月的剪纸作品《敦煌舞乐图》。 高展 摄

4月下旬,庄生娟向记者介绍耗时两个月的剪纸作品《敦煌舞乐图》。 高展

  令庄生娟着迷的是敦煌壁画里变化极为丰富人物形象,轮廓的大小,眸子的位置,视线的方向,“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会让整个形象变得陡然不同”。

  敦煌剪纸历史久远。随着敦煌文化的沉淀,敦煌剪纸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在同步革新,渐渐形成了鲜明的敦煌特色。

  “平时剪纸人物大多数都是一字眼,而敦煌壁画里的不同人物形象,在不同场景下都有不一样的神态,这对剪纸的技术要求更高。”庄生娟近期完成了一幅长1.3米、宽0.6米的《敦煌舞乐图》作品,这幅作品在一整张纸上完成,没有剪断一处。

  “三角眼,八字眉,在斜垂的眼睑边沿,露出眸子,表达愁意。”她说,这幅作品耗时两个月,起初,在剪纸上画了人物的位置及大小,而像眼睛、手姿、飘带等都需要一点一点“抠”,“不能把这些细节体现出来,就不是敦煌剪纸”。

  为了能使人物形象生动,庄生娟不仅一遍遍研究手中的手线稿,还阅读了大量关于敦煌壁画的书籍,反复地揣摩,在创作中将“阳剪”和“阴剪”结合起来,一些很细小的地方,用刻刀慢慢雕刻。

  一有空,庄生娟就拿起剪刀走进剪纸世界,“当一个个人物能按照我预想的样子‘出现’,心情非常激动”。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免费教。”但凡有人愿意请教剪纸技艺,庄生娟都悉心教学。她认为,剪纸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坚持传承与弘扬,将来希望能教更多喜欢剪纸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入接触会,让大家更热爱家乡,利于传统文化走出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