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当人们走过绿意盎然的乡间小道,和桃花灼灼的长长画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大张村随处可见的大型墙画往往让他们惊叹不已。墙画记录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新时代生活的历史巨变,让人心生无限感慨。村党支部书记白晓兰介绍说,这些富有时代感的墙画是曾在村里插队生活7年多的天津知青孙建君2018年回村时创作的。
2018年,孙建君等人与大张村村委会签订协议认领了创建于清嘉庆二年的大张王氏宅院南北厢房古院落,集资修缮。
修缮后的正房阁楼被命名为“守望楼”,映射出了山西省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前行画卷。
探索,让文物保护的实践生动起来
明朝万历年间的“四牌楼”历经岁月侵蚀,在临汾市曲沃县新修的马路边显得陈旧不堪。当年想要修缮,需要30万元资金,而每年县文物局却只有六七万元的经费,面对大量的文物修复,现有经费可谓杯水车薪。
“当时,曲沃县的民营企业已有一定规模。我就琢磨,与其在这等‘接水’解资金之渴,不如插根管子到‘井口’。”时任曲沃县文物局局长的孙永和说。忐忑的心情碰到了满怀的热情,让孙永和没想到的是,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有碍县容”的“四牌楼”就这样被修葺一新,成了贡院街上游人喜爱的景点,也成为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的示范项目。
2010年10月,曲沃县人大通过《曲沃县古建认领保护暂行办法》,先由县级政府出台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政策。办法出台后,一批当地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迅速行动。
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修复的濒危文物越来越多,文物保护事业在曲沃县全面开花,从一处到多点,从一县到一市再到全省。曲沃县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运营管理,为全省开了一个好头。
从2017年开始,山西省密集出台《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文明守望工程”开启了近五年的探索征程。
“这是临汾的一个宝贝!”在襄汾县敬村,一座认养后即将完成修缮的金代观音庙让山西古建专家贺大龙大为兴奋。古庙结构完整,在其内墙右侧《大金国碑文之图》的落款为“王戌岁皇统二年孟夏四月”,可证明其年限。贺大龙介绍,元大德七年,临汾地区发生了我国有记录以来第一场八级以上的大地震,史料记载当时是一片废墟,这座金代古建筑震而不倒,可谓弥足珍贵。
文物的合理保护和修缮背后,是临汾市政府、文物部门、当地村民以及认养企业的不懈努力。五年来,临汾市已累计签约认养文物31处,已完工15处,正在施工7处,投资金额达6170余万元。每年对涉及文物保护的景区(景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30亿元,其中用于文物保护的约8亿元。
不止临汾,从晋西到晋南,这片土地涌现出许许多多文物保护的生动实践。
融合,为历史遗产注入发展活水
走进山西省晋中介休市张壁古堡,这座曾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于一体的千年城堡,经历岁月洗礼依然让人流连忘返。
由于过去村民缺乏对传统文化和遗存的保护意识,在千年堡墙上挖洞养殖,将百年明清建筑直接拆掉建成水泥房,1990年至2009年,约一半的古建民居消失。
“凡是涉及旅游文化的项目,都将以‘对文物保护是否有利,对文化传播是否有利’为衡量标准。”山西凯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斗恒这样承诺。认养张壁古堡后,凯嘉公司前后投资4亿元用于保护、开发、建设,共修缮了164座院落,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古堡风貌。
如今,张壁古堡旧貌依旧,却蕴藏着无穷的新活力。公司将每年4月15日的门票收入全部捐出,实现了旅游开发反哺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丰富了文物保护利用的认领模式。
在晋城市阳城县,有一个山水环抱、古色古香的千年古村——中庄村。走在其中,青砖碧瓦的棋盘院,幽深神秘的明代暗道让人称赞连连。
“古建认养”政策更给中庄村注入了发展的活水。“村集体以租赁的方式把属于各家的大院集中起来,与专业公司签订了25年的整体修缮、运营协议。大家不用自己出钱就能修复保护老院子,过几年还能逐年增加分红。”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江林介绍说,中庄村采取权属不变、集体租赁、集体修复的方式,对30余处古院落进行了修缮,破解了文物保护与利用发展的难题。如今中庄村建起了游乐场、采摘园,打造出了产业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