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正月初一,故宫直播团队进行牛年第一场直播。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去年春季的直播,我们曾为网友揭开过宁寿宫的一角,也就是大家眼前的这座九龙壁,今天的直播,我们也从这里开始……”
农历牛年第一天(2月12日),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开启了新年的第一场直播。
两位主播带着网友游览宁寿宫区域,路过九龙壁、皇极殿等有名的建筑,边走边介绍历史故事。一路上,他们小心绕开围观的人群,时不时和网友互动,还要应对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其实,这和我们平时的讲解工作挺像的,都是一开始只给自己带着的一拨游客讲解,然后附近游客也会围过来听,人就会越来越多。”主播邓晨钰说,他喜欢和观众互动,不论是现场的还是线上的。
“云逛”宁寿宫 主播来拜年
去年11月结束了秋季的直播后,故宫就开始筹备一场冬季直播。最初想带着网友们一起看故宫的雪,于是先确定了宁寿宫这条路线,这是故宫冬季赏雪的绝佳位置。
但一直到去年12月中旬,都没有一场像样的雪,团队决定不再继续等下去了,“我们就做一场过年的直播。”
宁寿宫是乾隆皇帝为自己归政养老而修建的太上皇宫,历经八年建造,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入冬时节落成,自诞生起就与冬季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次直播,从生活习俗、传统美德和文化传承等角度出发,为观众们讲解古时故宫过年有什么活动,挂什么装饰,以及冬季如何取暖等。最后,还增添了主播拜年的环节。
正月初一早8点,30多人的直播团队就来到故宫提前准备。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当天的“围观群众”非常多。直播第一站在宁寿宫门前的九龙壁,仅停留了数分钟,邓晨钰和搭档身边就围了不少游客。
直播助理杨奡手里拿着装直播道具的袋子,不时还要提醒游客注意。还有团队成员提前去点位清障,“看看有没有积水,人多不多,用手机测一下信号稳不稳定等。”
随着直播推进,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团队特意选了一条避免造成拥堵的路线,带着网友和现场游客一起走。邓晨钰表示,“虽然人多,不过我不慌张,这和我们平时的讲解工作挺像的,都是一开始只给自己带着的一拨游客讲解,然后附近游客也会围过来听,人就会越来越多。”
直播团队也没有因此困扰,“毕竟直播也是与网友互动,现场我们也可以跟观众互动。”
筹备一场直播平均要用2个月
在故宫,一场直播需要主播、拍摄团队、媒体、平台运维、后勤组以及协调组等相互配合。每次直播,团队里每个人承担好几项任务。
正月初一的这场直播,已是故宫宣教部正式上线的第5场直播,团队从最初的20来人增加到30来人,机位也从3个增加到5个。
每场直播前,团队会进行数次彩排。包括完整走一遍直播路线,顺一遍解说词,确定拍摄点位以及后方导播台的切换等。每次彩排,用时几乎和直播时间相同。再加上成员们还有日常工作要做,筹备一场直播,平均要用2个月左右。
“只有第一次直播是个例外。”团队成员、故宫宣教部员工李颖翀回忆。
那是2020年4月5日,故宫上线第一场直播,第一次尝试还不熟练,直播前一周左右,李颖翀和同事才接到工作通知。
由于宣教部本身承担了故宫的讲解任务,故宫应该怎么逛,他们最清楚不过。那次直播共有3场小直播,第一场小直播于4月5日午间从午门外一路深入外西路慈宁宫区域,一路都是著名的“大场面”,配合讲解员介绍历史知识,感受故宫的“空灵之美”。
第二场是当日“黄昏之美”,由西向东,一路向北来到外东路宁寿宫区域。第三场则在次日清晨,沿中轴线一路向北,最终进入内东路东六宫区域。
当时,团队里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吃螃蟹,对于直播这种形式,大家觉得只要一部手机就够了,但形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我们想的是,首先要跟拍主播,同时主播介绍相关内容时,还能切换到提前制作的相关材料。”团队联系了外单位有直播经验的团队,一合计发现,一部手机肯定解决不了这些诉求,于是马上决定将专业拍摄外包。
接下来是主播的问题,站着说还是走着说?面对摄像机用什么表情?这些细节问题在一周内得到解决。4月5日直播上线后,团队还根据网友的反馈意见将紧接着的第3场小直播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