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井鸟雕被评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发掘者李占扬教授:
考古者一铲落地,可能产生一个世界奇迹
鸟身线条简洁流畅,形态完美……去年年底美国《考古》杂志评选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一件1.35万年前出土于灵井“许昌人”遗址的微型鸟雕像入选,这件栩栩如生的雕塑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雕刻艺术”,研究者认为,它的发现将东亚雕塑艺术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它的发掘者就是考古学家李占扬教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向阳
工艺精湛
改写了东亚雕塑的历史
2020年6月,一个来自中国、法国等国家的国际研究小组,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公布了灵井鸟雕这项重大考古成果。这是一项引发全球考古界、艺术界及科学界人士广泛关注的考古成果,论文第一作者就是山东大学考古学家李占扬教授。
据李占扬介绍,“这件雕塑是用烧焦的骨头碎片雕刻而成,刻画了一只微型的鸟(长19.2mm,宽5.1mm,高12.5mm),鸟的一侧呈黑褐色,另一侧呈古铜色,形体粗壮,短头,有圆形的喙及长尾,很可能属于雀形目。艺术家没有雕刻这只鸟的腿,而是削了一个可以让它站立的底座。”借助于先进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员能够比以往更好地捕捉制作细节,重建旧石器时代雕塑家的技术风格。
“将鸟放置于平整的面上,能稳稳站立并能使之转动起来,这表明,一万多年前人类已熟练掌握了重心平衡的原理。并且,在万年前没有任何金属东西存在的情况下,有什么平面可以使之站立起来呢?这简直是奇妙无比!”李占扬说。
研究人员通过显微镜和显微断层扫描分析,远古的雕刻者在整个物体表面留下了清晰的凿刻和研磨的痕迹。艺术家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四种不同的技术,在物体表面留下了68个微小面。微观分析再现制作时艺术家如何选择正确的工具,并用来实现他们的创作,在较小的物体上达到惊人的平衡和美丽。
这件鸟雕刻经过一万多年的埋藏可谓历尽沧桑,怎么确定这不到两厘米骨头雕塑的就是一只鸟呢?
李占扬教授说:“我们怎么会认为它是只鸟而不是别的,主要基于以下四点:一是它具有类似鸟的头、喙、喉、胸部和背部,二是在两个侧面都经过了细致修理,以接近大多数鸟的解剖特征,三是在眼睛的位置加上了标记,四是对雕刻现有修理的技术分析认为它是有意制作的,并且所采用的技术是为了突出鸟的解剖特征而选择的。翅膀没有雕刻并不构成作为鸟的障碍,因为艺术表现根据定义是对现实世界‘加法——减法’的修改操作,这取决于所选择的媒介和艺术家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翅膀的缺失也可能由于制作的骨头碎片厚度不够,以及小尺寸制作作品的难度诸原因。”
山大历史文化学院方辉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他说:“这是东亚唯一一件可以追溯到晚更新世时期的雕塑艺术品。中国鸟类遗存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灵井鸟雕像的发现将中国艺术中鸟类的表现向前推进了8000多年”。
据介绍,这个雕像在技术和风格上,与西欧和西伯利亚发现的其他标本不同。立体雕刻艺术在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屡有发现,有的早于灵井鸟雕像同出的细石器所代表的时代,有的时代则与之相当。例如德国的奥瑞纳时期(距今3.4——3.0万年)福格尔赫德遗址,发现了用象牙制作的极小的马和猛犸象。德国的霍尔菲尔斯洞穴遗址,发现了鸟、马头和半人半狮的微雕;法国西南部马格德林文化(距今1.5——1.0万年)马齐洞穴遗址中,出土了不少雕刻的人的头侧面像。
“同上述发现相比,灵井鸟雕像不是时代最早,而是雕刻技艺更为精湛,它是旧石器时代雕刻艺术成熟的代表,是一件最完美的雕刻艺术品。以往,中国没有发现过早期立体雕刻艺术,仅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宁夏灵武水洞沟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过在肉食动物犬齿和鸵鸟蛋壳上钻孔的技术”。李占扬说:“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东方缺乏人类文明最直接要素的早期艺术,灵井鸟雕像的发现足以改变世上这种固有的认识”。
在民间,鸟是吉祥的象征,鸟雕像的出现,可能寓意古代居民祈盼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无忧无虑地生活,同时也可能是古人类图腾崇拜观念的反映。
掀开李占扬的考古“成绩单”,可谓硕果累累:在河南南阳西峡带队揭开恐龙蛋化石的奥秘,发现“许昌人”头骨“挑战”非洲起源说,参与指导安阳曹操高陵考古发掘,赴非洲肯尼亚探寻现代人类起源之谜……拥有这些经历的李占扬,绝对是考古界的“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