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缠树,树缠藤,山歌岁岁牵红绳;天若有情天亦老,不老壮家唱歌人……”元旦之夜,2021新年戏曲晚会在央视一套播出。晚会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广西戏剧院创排的彩调剧《新刘三姐》作为压轴戏亮相,其中的经典曲调和现代山歌惊艳荧屏。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甘霖表示,近两年来,广西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提出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精品力作的目标,通过抓创作、抓演出、抓改革,着力推动出精品、出品牌、出人才,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艺术繁荣发展之路,全区艺术工作取得新突破、呈现新气象。
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绘出了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深入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和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打响广西文化品牌,被列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
打造“三大剧目”,带动创作水平提升
“刘三姐”是广西一张亮丽的名片,承载着壮乡人民的传统精神。彩调剧《新刘三姐》的创排是广西推动刘三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艺术探索和实践。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说:“用山歌的体裁、山歌的演唱、山歌的传续,在舞台上实现传承,让观众能够从剧目中看到家乡的变化。”
彩调剧《新刘三姐》以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调和新农村社会风貌的全新诠释,呈现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崭新面貌。该剧目于2019年9月在广西南宁首演,颇受好评,被列为2019年全国现实主题舞台艺术重点项目、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
在经过长达一年的修改提升后,2020年10月,彩调剧《新刘三姐》亮相上海,参加“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展演,社会反响强烈。“无论是老戏新演,还是老戏新排,经典作品的曲艺精神和文学价值,可以为任何剧种的创作带来强大动力。”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
彩调剧《新刘三姐》是广西致敬艺术经典的一个缩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严霜表示,近两年,广西集中打造了“三大剧目”——脱贫攻坚题材、红色题材和彰显民族气质的舞台艺术精品题材,带动全区舞台艺术创作整体水平提升。
脱贫攻坚题材的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入选全国专题展演;红色题材的《血色湘江》采取全剧版和音乐会版两种形式,2019年9月首演以来,已在区内外演出达29场次;彩调剧《新刘三姐》用新的主题、新的语境、新的人物、新的演绎向经典致敬。此外,广西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创排了壮剧《牵云崖》、舞剧《花界人间》、舞蹈诗《侗》等优秀作品。其中,广西戏剧院演员哈丹凭借《牵云崖》荣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20年,广西共有8部(件)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是全国新创大型剧目入选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依托“三个平台”,让精品剧目走向群众
湘江东去且别离,留得信仰在人间。2020年11月10日,广西演艺集团原创歌剧《血色湘江》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缅怀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万千英烈。
2020年11月16日至19日,广西戏剧院组派壮剧、桂剧、彩调剧、京剧演出队伍赴崇左、钦州、北海、防城港、梧州、贺州、玉林等地开展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本次演出汇集壮剧《邕州阿姆》、桂剧《花桥荣记》、彩调剧《村里来了个冒失鬼》、京剧《红色经典》4个精品剧目,共演出7场。现场气氛活跃,精彩的表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演出是舞台艺术精品实现社会功能的途径,是艺术惠民的形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刘国建表示,近两年,广西依托“国字号”演出平台、搭建展演交流平台、打造线上和线下互动平台,着力提升院团演出实力、剧目供给能力,提升广西文艺影响力。
2020年10月17日至11月13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西优秀舞台艺术剧目进京展演活动在国家大剧院、二七剧场等上演5部作品,包括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彩调剧《新刘三姐》、歌剧音乐剧《血色湘江》和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第一书记》。近年来,通过积极承担国家重要演出任务,组织文艺团队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新年戏曲晚会、2019北京世园会闭幕式等重要活动,广西戏剧院、广西演艺集团、柳州艺术剧院等文艺院团的整体演出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通过承办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等全国性艺术活动,广西艺术活动运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