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万字《人文甘肃》出版发行 精神食粮落脚“人和事”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兰州12月17日电 (张婧)“我们常说‘甘肃历史文化厚重’,但文化如何璀璨?为中华文化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这些都需要具体的‘人和事’讲出来、传出去,而非一句话的概括,特别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感人至深的渠道讲给青年人,让大家接受,并有所感悟。”甘肃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欧阳坚16日作如上表示。

  当日,被称作“精神食粮”的丛书《人文甘肃》出版发行3周年暨读书活动座谈会在兰州召开,该丛书自2年前出版发行第1辑以来,目前已出版发行7辑,共刊发文章141篇,近140万字文稿、300幅插图。

图为《人文甘肃》出版的第7辑。目前,该丛书共刊发文章141篇,近140万字文稿、300幅插图。 张婧 摄

图为《人文甘肃》出版的第7辑。目前,该丛书共刊发文章141篇,近140万字文稿、300幅插图。 张婧 摄

  在《人文甘肃》第7辑中,甘肃雕塑院院长何鄂《弘扬民族精神,创造时代精品——我的雕塑创作和艺术追求》一文就被收录其中。

  “56年前,命运把我带到敦煌莫高窟,在洞窟里,我临摹着各个时代古人创造的彩塑精品。”何鄂说,让她终生难忘的是,第2次进洞窟临摹,无意间比对唐代194窟南北两尊天王,竟有了意外发现。

  “他俩相距3米,动态姿势几乎一模一样,而细节处理先看到3处不同,再一气找下去,竟然有13处不同,当时激动得好像差一点就触摸到古代工匠的心跳了,兴奋至极。”何鄂回忆说,她以此为切入点,又展开了对194窟与328窟唐代整铺彩塑更加广度和深度的探索与研究。

  此后,何鄂对于雕塑艺术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名在莫高窟的“面壁人”。她惊叹古代雕塑家优美绝伦的精湛技艺、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也正因为她在敦煌12年的艺术熏陶,以及在雕塑事业中的“创造”经验,才有其创作的城雕《黄河母亲》于1986年建在兰州黄河南岸。

  《人文甘肃》这7辑,从作者来看,有当代文化名人王蒙、贾平凹、余秋雨、冯骥才等,也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樊锦诗、何鄂等;从文章内容来看,有写人的、写事的,有介绍甘肃悠久历史文化的,也有宣传根植于甘肃土地而生发的甘肃精神、南梁精神、铁人精神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雅俗共赏,特色鲜明。

  甘肃省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管钰年介绍说,整个丛书的风格不是讲甘肃某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而是讲甘肃大地上孕育出来、具有历史穿透力的人物及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充分反映这种人文精神,这才是他们编纂《人文甘肃》系列丛书的动因。

  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资源种类多、内容丰厚、特色鲜明、分布广泛,一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二是革命文化遗存丰富,三是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四是现代文化具有一定实力,可以说有丰富的文章可作,有生动的故事可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