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共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 我要分享:

  中新网泉州12月16日电 (吴冠标)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会商交流会1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40余名专家、建设保护单位代表与会交流研讨,共同推进闽南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

  闽南文化在海峡两岸以及东南亚各国广泛传播,而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市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是世界闽南人的原乡祖地和精神家园。2007年6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过验收评估,2019年12月25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是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一种肯定。”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在此次会商交流会上说,十多年来,泉州、漳州、厦门积极探索和实践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为进一步做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协同推进闽南文化发展,泉州、漳州、厦门建立联动会商机制。在此次会商会上,三城市文旅部门代表分别就当地文化生态建设经验进行交流。  

  “去年开馆的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为受市民喜欢的公共文化产品,成为来泉游客了解体验闽南文化的网红点。”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孙少磊表示,泉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将古城历史遗迹和文化生态保护建设纳入规划建设重点,同步推进闽南文化活态传承和固态保护。

  厦门市提出闽南文化保护名录制度,允许台胞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强与其他闽南文化地区的交流合作。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非遗处)处长黄天福在会商交流会上说,厦门市借助立法的手段和措施,逐步改变闽南传统文化工作只有文化部门单打独斗的场面,形成全市相关部门共同关心重视并细化分工的常态化制度。

  漳州市重视闽南文化推广,扩大对台对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举办海峡两岸保生大帝信俗文化节、南词交流展演等交流活动,密切两岸文化交流往来,推动闽南文化在交流中传承与发展。

  “非遗好比池塘里的鱼,池水干涸或者被污染了,生态被破坏了,鱼儿就会产生变化或者死亡。所以我们要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根基,涵养文化生态,调动社区、团体、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兰静说。(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