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寻找生命演化奥秘

  • 我要分享:

  青藏科考
  寻找生命演化奥秘

青藏科考寻找生命演化奥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展第一次青藏科考,这次科考的任务是阐明高原地质发展的历史及隆升的原因;分析高原隆起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改造的方向和途径。2000多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了科考研究。

  2017年国家启动第二次青藏科考,持续5年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向科考队发去贺信,信中说,希望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今年9月,新京报我们视频作为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七地层古生物专项2020年科考队的独家报道团队,跟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的专家们一起见证了科考的整个过程,为科考系列科学传播打造示范效应。这是中国科学院地层古生物科考和新媒体融合报道传播方式的首次探索创新。

  这次科考展示的只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一角,还有众多不同学科的科考团队在开展工作,新京报将持续关注。

  本次科考主要任务

  8月30日至10月3日,科考队分别考察了色林错北双湖县多玛乡一带的晚古生代地层、尼玛县热觉茶卡一带的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尼玛县荣玛乡一带的奥陶纪、泥盆纪和二叠纪地层以及尼玛县文布乡一带的二叠纪地层沉积。地质考察以地层观测和地质(化石)采样为主。

  此次藏北羌塘地层古生物科考主要是围绕地球2亿年到4亿年之间生命演化的历程做深度分析,科学家在羌塘高原无人区踏勘二叠纪、三叠纪等地层寻找相关化石来解读地球生命演化的奥秘。

  青藏高原是打开地球动力学的钥匙,而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是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这对于研究地球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要找到地球历史演化的奥秘,化石便是密码。

  参与本次科考人员

  张以春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队长)

  张 华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队长)

  郄文昆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罗 茂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郑全锋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袁东勋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高 彪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后

  乔 枫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

  徐海鹏 南京大学博士生

  琚 琦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生

  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组 5人

  中国联通卫星信号保障工程师 2人

  藏族司机和厨师后勤保障团队 8人

  1

  9月5日科考队从拉萨前往纳木错地区

  科考队途经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山脚时停了下来。张以春一直关注着雪山下的那片特殊的地层:拉萨地块最老的地层,它属于念青唐古拉群。

  张以春介绍,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62米,这片山体有很多花岗岩脉,研究认为年龄大概在6.4亿年到7.4亿年,说明念青唐古拉群的时代至少是比7.4亿年还老,通过科学家仔细研究做工作,大概限定念青唐古拉群的年龄在8亿年左右,非常古老。

  2

  9月7日科考队来到色林错地区

  张以春介绍,色林错东岸有两个著名的盆地:伦坡拉盆地和尼玛盆地。这两个盆地是近几年研究青藏高原隆升非常关键的地区。

  在南羌塘地区,一个由灰岩的沉积构成的山坡特别显眼。张以春介绍,岩石的名字叫做色哇组,197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文世宣在执行第一次青藏科考任务时发现的,并命名为色哇组。他当时从伦坡拉盆地以北,一直到色哇地区,发现了这套浅海相的地层。

  3

  9月15日科考队来到藏北无人区

  该地是此次科考地点最偏远的地带。在这个区域,张华找到了2亿多年前的古植物化石,一片风化后的华夏植物群典型代表——大羽羊齿类化石,有一颗化石显示出了植物的茎干。张华说,这证明这个地区当时跟华南很像,说明两亿年前这个区域位于暖热地区。

  科考队员还发现一片2.5亿年前的腐殖煤。郑全峰说,由此可判断这个地方以前是河流跟海洋刚好交汇的地方,而且还是一片森林。

  4

  9月28日科考队来到文布乡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