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的客厅”最后时光:1952“院系调整”前后的林徽因

  • 我要分享:

  1953:“太太的客厅”的最后时光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鲍安琪

  发于2020.11.2总第970期《中国新闻周刊》

  “谈笑有鸿儒,只我一个白丁在旁画图。”  

  那是在清华大学胜因院12号,林徽因的最后一个家。后来成为建筑学家、工程院院士的关肇邺那时23岁,刚从清华大学营建系毕业留校,那段时间每天来这里,帮老师林徽因画图。

  老朋友金岳霖、张奚若、周培源等时来造访。这样的下午茶时光,关肇邺能依稀感觉到30年代那个著名的北总布胡同3号“太太的客厅”的氛围。但无论是年华的逝去、人事的凋零,还是大环境的改变、健康的恶化,都早已今非昔比。眼前这个常年绵缠于病榻的林徽因,只能用“瘦骨嶙峋”来形容。

  林徽因床头放着一张她20年代风华绝世的照片。她指着说:“看啊,这就是当年的林徽因。”接着是一声轻轻的叹息。

  时间已走到1953年,林徽因不满51岁生命的最后时光。

  “建筑意”

  关肇邺的父亲是清末最后一届进士,他家曾住在故宫东华门旁的一个四合院,算是书香门第,自小受到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他觉得,也许是这些原因,梁思成先生会找他去帮助工作。

  1952年5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担任主任,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梁思成担任副主任,林徽因担任委员。梁思成当时社会职务很多,每天都要进城去,设计纪念碑的工作主要是林徽因在做。但她生病卧床,梁思成就调刚毕业的关肇邺去帮忙。

  关肇邺还未毕业时,就曾跟着梁思成画图。1950年任弼时去世,梁思成接到设计墓碑的任务,由于时间紧张,便让关肇邺也画了两个备选方案。最后任弼时夫人陈琮英选中了梁思成设计的一个方案,不过关肇邺还是获益良多。

  林徽因也在系里担任教授,不过读了四年,关肇邺几乎没有见过她几次。营建系前两班学生,也就是46级和47级生跟她接触较多,有的还听过她的床边讲座,48级的关肇邺就无此机会了。

  1953年2月,关肇邺奉命来到清华大学胜因院。

  胜因院是抗战胜利清华复员后兴建的教授住宅区,由林徽因本人参与设计,有两层砖混小楼,也有平房,皆为独栋,梁家所住的12号楼为平房。

  关肇邺在梁家客厅用板子支起一张简易的绘图桌。隔壁就是林徽因的卧室,他画好随时拿进去让她审阅修改。

  有时梁思成也在家。关肇邺发现,这对夫妇的生活方式非常学术,对话常带典故。两人时不时会争论起来,还相互打赌,然后让关肇邺去图书馆借书,看谁赢了。林徽因还会纠正梁思成的英文发音,当着关肇邺的面也不避讳,非常直率。

  营建系的人都知道,作为国徽主要设计者的林徽因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国徽可不是商标,不能太五颜六色。1953年前后,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中国建筑彩画图案》,请林徽因审稿并做序。她对其中太和殿所用彩图的效果很不满意,写信提出了不客气的批评:“从花纹的比例上看,原来的纹样细密如锦,给人的感觉非常安静,不像这次所印的那样浑圆粗大……与太和门中梁上同一格式的彩画相比,变得五彩缤纷,宾主不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聒噪喧哗,一片热闹而不知所云。从艺术效果上说,确是个失败的例子。”

  “她的脑子和嘴都非常厉害。所谓‘太太的客厅’,其实也是因为很多人都想来跟她聊一聊,因为她说话又有内容又有水平,而且又很尖锐。她要是批判一个什么东西,她可以用尖锐而幽默的话,说得你没法反驳。”关肇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1953年3月初,梁思成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去苏联访问。原定时间为一个月,没想到斯大林突然去世,代表团中断日程参加了整个悼念活动,一待就是两个多月。

  林徽因常给梁思成写信,告知纪念碑设计的新进展。当时他们最担心的是,天安门前建筑群的和谐会被从苏联老大哥那里抄来的青铜骑士之类的雕像破坏。一天她写道,他们当天的工作是给将给郑振铎主任和北京市委秘书长薛子正的信修正后大家签名发出,“减掉复杂性质的陈列室和厕所设备等,使碑的思想性明确单纯许多”。

  除了参与组织工作,林徽因的主要任务还包括为碑座和碑身设计全套纹饰。她时常是一阵长时间痛苦的咳嗽,喘成一团,稍稍缓和一些,就接着指导关肇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