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9日电 (杜燕 李守玉)在北京的长城全长629公里,穿越6区。如何保护长城?如何弘扬长城红色文化?来自学界的专家们在京围绕相关话题展开探讨,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红色文化并参与到长城保护中来。
长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在北京,长城从城市西北部一路蜿蜒,穿过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区和平谷区,从城市东北拐出境域。根据2019年公布的《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至2035年)》,按照资源与长城价值的关联程度,664处/片保护性资源的2873处资源点分为长城遗产、相关文化和生态资源3类。其中,相关文化又分为军防村镇文化、寺观庙宇文化、抗战红色文化、交通驿道文化、陵寝墓葬文化和历史文化景观。
今天,记者从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与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共同举办“北京长城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获悉,本次研讨会是8月8日晚启动的北京长城文化节的活动之一。
“希望将红色文化研究与长城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更多的师生了解长城红色文化,并参与到长城保护中来。“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说,长城文化带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遗存和保留了大量反映北京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遗址。做好北京长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对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谈到,北京长城文化带全部位于北京生态涵养区内,正在编制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要求是四大功能区,即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和传统利用区。通过考古要补全的“长城记忆”不少,其中北京目前没有形成长城抗战及红色文化全貌,希望可利用现在已有的线路把各个点串起来展陈,“下一步我们准备联合多方开展长城沿线红色文化、抗日文化点的普查调查和问题梳理,以及寻找这样的文化线路”。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北京党史》主编刘岳提出,很多红色文化的故事、红色文化的文物就在老百姓家里、脑子里,因此还是要通过实地踏勘,走访,挖掘出长城沿线的红色文化故事。
“传承好长城红色文化,要讲好长城红色的故事,要设计规划好走好长城的路线,推出走读红色路线,通过走读加深认识。”北京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李建平介绍,北京长城有四个特点,即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到北京看长城向来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首选。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郗志群认为,北京长城红色文化可以从国歌入手,挖掘“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概念和定义,把中国自古以来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涵盖进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编研部主任、研究馆员李鑫认为,北京长城文化带上红色文化的遗址、遗迹以及相关纪念设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纳入研究和传播范围,比如密云的白乙化烈士纪念馆,以及很多烈士陵园、抗战纪念馆等,“需要进行仔细整理,最好能与密云、延庆、怀柔、昌平等党史部门大力配合”。
如何让长城红色文化融入当代,活起来?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大玉表示,将发挥专业优势,组建跨学科的文化研究,结合现代技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播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