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一把泛黄的木椅上,74岁的胡正德得心应手地玩着黑色的泥巴,离他5米远的土窑里,火舌在窜动,1250摄氏度的炉内正在烧制有龙形纹饰的黑砂陶锅。
胡正德制作黑砂陶锅。 周燕玲 摄
“30多年的时间里,我烧了上万次,烧制失败后砸烂的碎片已堆成山。”胡正德说道,终于在堆成山的碎片中找到了我要的黑砂陶。
黑砂陶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运用泥巴和煤渣混合,磨粉拌合真空成黑砂烧制而成。在胡正德看来,黑砂陶更具文化味和历史厚重感,但贵州黑砂陶技艺却几近失传。
胡正德在黑砂陶茶具上面雕刻图案。 周燕玲 摄
已在雕刻界享有盛名的胡正德,从1988年开始就建起了一个烧窑,专门研究黑砂陶制作的工艺品。在胡正德工作室内,架子上、台子上、地上到处摆满了各式各样黑色的坛坛罐罐,有成品、半成品、废品。
“以前烧制的黑砂陶器具笨重且易碎,还不具备美观效果。”胡正德说,传统烧制的黑砂陶只能作为技艺传承,需进行改良并做出适应市场的产品才能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30多年来,胡正德走遍贵州省内各地,找寻最适宜烧制贵州黑砂陶的泥土。每到一处,他就上山入林挖泥巴,取样运回来试制,然后比对成品的外观成色、坚固程度、砂粒细腻程度等,并记录下每一种陶泥在烧制过程中的每一项技术指标。
直到2020年初,胡正德才从300多种泥土里找到最好的能烧制贵州黑砂陶的泥土,经过1250摄氏度高温烧制后,出炉的黑砂陶器具有质地古朴、光滑细腻,轻巧且不易碎等特点。
胡正德雕刻的黑砂陶面具。 周燕玲 摄
此外,胡正德还把黑砂陶的古朴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在黑砂陶器具上雕刻古诗词和精美图案,一件件古朴、精美、耐高温、强度高的黑砂陶工艺品就诞生了,有餐具、炊具、酒具、茶具等。
“经过烟熏渗碳后的黑砂陶器具,其成分中有大量活性炭因子,具有很强的透气及保鲜功能。”胡正德说。
其实,黑砂陶的制作早已能用机器完成,但胡正德还是坚持半手工制作,当工人用机器提炼好陶泥后,他会亲自参与柔泥、拉坯、晒坯、雕刻、烧制、植物挂釉……一件黑砂陶成品需要经过近百道工序。
“手工制作的黑砂陶不仅触感更为细腻,而且手工艺赋予器具的古朴韵味是机器制作无法达到的。”胡正德说,黑砂陶发展潜力大,他会延续好这门“土与火”的艺术,直到生命结束。
胡正德改良的黑砂陶工艺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证书,并于2019年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