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者杨原讲述
永寿宫的汉妃秘闻
2020年,对北京故宫而言是个特殊的年份——紫禁城建成600年,令人神往的是,600岁的故宫中每一处都有着帝后生活的遗迹,至今仍有很多秘密没有被说出。作为国内精通满语的历史学者,北京社科院满学所博士后杨原用大量的清宫档案第一手文献资料,独家解密故宫打卡圣地背后的隐秘故事,替故宫说出它不曾说出的秘密。2020年4月,他的新著《如果故宫会说话》甫一面世,便入围华文好书榜,收获口碑无数。
7月12日,杨原走进北京青年报“青睐”云课堂直播录制现场,一番紧张调试后,面对镜头的杨原瞬间开启讲课模式,分享了鲜为人知的永寿宫、“汉妃第一人”恪妃,以及清朝关于满汉通婚的历史秘事。一肚子历史知识做底的他旁征博引、有问有答,让会友直呼过瘾,大长知识。
壹
永寿宫的第一代主人
史上唯一官方认证的汉妃
永寿宫是一座明代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长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杨原介绍道,永寿宫是紫禁城里比较核心的后妃寝宫,距离养心殿和乾清宫都很近,经过顺治时期的大修,皇帝便将其赐居于嫔妃。后妃怎么侍寝?他记得朱家溍先生当年说过,“每天晚上后妃都集中在养心殿后殿的燕喜堂等着皇帝翻牌子,翻到了谁的牌子,谁就留下,其他人就相当于下班回家了”。
从地图能够明显地看出,永寿宫的位置非常好,它离后三宫很近,离养心殿也非常近。永寿宫离养心殿有多近?皇帝可以从养心殿北边的“吉祥门”出来,几步就来到永寿宫。杨原告诉大家,永寿宫平常不开放,但有时会举办特展,遇到这样的机会不要错失,比如之前“葡萄牙瓷板画五百年特展”就在永寿宫。人们不禁好奇,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哪位妃子的寝宫?杨原微微一笑,继而揭秘:永寿宫的第一代主人是恪妃,而这位妃子,却是一名民籍汉女。
清初,清军刚入关,天下未定,为了拉拢中原人士,以建立更牢固的统一战线,清廷开始鼓励旗人与汉人通婚。顺治五年曾下了一道上谕:“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顺治大婚后,为做出表率,招选出身于直隶滦州的民籍汉人吏部左侍郎石申之女入宫,赐居永寿宫,甚至被称为“永寿宫妃”。
实际上,“恪妃”并不是顺治封的,而是在康熙时被上谥号追封为“恪妃”。杨原指出,“她的发式是汉式,衣服也是汉服。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她肩上披着一个咖啡色的云肩,云肩当时是汉服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恪妃,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有名的事迹,但她的汉妃身份在当时却是足够特殊。《清皇室四谱》中有记载:恪妃石氏,礼部左侍郎石申女,初,世祖稽古制,选汉女以备六宫,妃与焉。赐居永寿宫,冠服用汉式。因此,恪妃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朝永寿宫第一代主人,也是清代历史上唯一官方认证的汉妃,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永寿宫,就成为这一历史的见证地。
贰
“满汉不通婚”
为了防止人口膨胀而导致的财政危机
过了不长时间,顺治十二年,皇帝下达了一道上谕:“太祖太宗制度,宫中从无汉女。且朕素奉皇太后慈训,岂敢妄行。即天下太平之后尚且不为,何况今日。”
杨原介绍,这道谕旨的背景离不开顺治朝出现的一段社会舆情:当时在江南突现传闻,说顺治帝要广纳汉妃,要到江南选美女。结果江南地区的老百姓都比较害怕,家里姑娘不到岁数就赶紧急着嫁人。“大家都知道顺治朝时的满汉关系非常对立,非常紧张。传闻并不是真的,但是当时在江南地区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为了平缓民众情绪,顺治帝就发了这么一道上谕,等于是向社会做了一个承诺。”这道上谕也就是“满汉不通婚”的开始,自此,满汉不通婚便成为一种祖制。
在杨原看来,“太祖太宗制度”“皇太后慈训”,不过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其实道理很简单,满人属于少数民族,通婚的融合政策一经执行,满洲血统很容易就会被数百倍的中原汉人湮灭。尤其是旗人的很多待遇高于普通百姓,旗民之间大量通婚,也会使八旗人口迅速扩大,很快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状况。
很多人对“满汉不通婚”都会简单理解为满人与汉人不能通婚。杨原强调,满汉不通婚的正式称谓叫“旗民不通婚”,“满汉”突出的是民族,“旗民”突出的是体制内外,“旗民不通婚”针对的是以八旗为建制的旗人不可与八旗以外的民籍百姓随意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