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3日电(记者 上官云)体型庞大、动作矫健迅猛……这可能是许多人脑海中对恐龙的第一印象。它们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万年前,却突然消失了。
日前,“研究称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主因”登上热搜,引发关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就白垩纪末期的“非鸟类恐龙”灭绝事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资料图: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内游人如织。该馆以恐龙化石埋藏点多面广、数量巨大、种类众多、保存完好、层序连续等特点著称于世。刘忠俊 摄
小行星撞击破坏恐龙栖息地?
恐龙为何会灭绝,这是许多人心头的疑问。日前,有媒体报道,6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新研究发现,恐龙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而非火山喷发。
该研究认为,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末期,一颗小行星在现今墨西哥海岸的位置撞击了地球。撞击时释放的粒子和气体阻挡太阳光线长达几十年,造成持续冬季。这项研究还通过建模分析显示了小行星撞击对恐龙栖息地的破坏性影响。
该消息很快登上了热搜。方琳浩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学术观点,最早是1980年由美国科学家阿尔沃茨(Walter Alvarez)推论得出,依据是地层中白垩纪末的黏土层中,主要来自地外的“铱”元素异常。
他介绍,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引起印度德干高原的超级大火山爆发,这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地球气候剧烈变化,非鸟类恐龙无法适应,最终走向灭绝。
这种“亲密接触”有多可怕?
假如小行星与地球真的来一次“亲密接触”,确实有可能会带来不小的灾难。
天文学上定义,轨道在距离太阳1.3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为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范围内,且与地球轨道距离小于0.3天文单位的天体为近地天体,是近地小行星和近地彗星的集合。
资料图:图为NASA此前发布的小行星掠过地球的效果图。
其中直径大于140米且距离地球轨道最小距离在0.05天文单位范围内的潜在撞击威胁天体,对地球构成直接威胁。
直径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很容易造成灾难。据媒体报道,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发生爆炸,间接造成3000余间建筑物受损,1600余人受伤。
人类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地球的例子也并不遥远。2014年元旦,科学家们发现一颗小行星将在24小时后将撞向地球。这颗小行星很小,并没有对人类产生威胁。
传说中的种种猜测与假说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向来有着多种不同说法。除“小行星撞击说”之外,“火山爆发”一说也曾经颇为流行。
后者的主要内容是认为火山大规模爆发,带来大量地下有毒气体,其中的二氧化硫气体还会形成持续数十年以上的酸雨。
资料图:2019年7月11日,广东省博物馆,恐龙骨架吸引小朋友眼球。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另外,大量火山灰飘到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后,会数月时间无法散去,形成强大的“太阳伞”效应,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地表气温短时期内急速下降……导致气候寒冷等严重后果。
植物渐渐凋零,这就导致以此为食的植食性恐龙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渐次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因没有植食性恐龙作为猎物而慢慢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