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专家黄玉顺海外出书 向西方读者展示东方特色哲学思考

  • 我要分享:

  从创建“生活儒学”思想体系,到建构“中国正义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主张对儒学进行现代性诠释和转换,用新的儒学话语体系向西方读者阐释东方思维方式和哲学思考。

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代表作《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受访者供图

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代表作《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受访者供图

  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代表作《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英文版近日在美国出版,这是他又一次在海外出版儒学学术专著。2016年,黄玉顺的著作《中国正义论的形成》英文版在英国出版发行,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被誉为“来自东方的声音”,在国际哲学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自2004年提出“生活儒学”以来,黄玉顺通过不断发表学术论文、主编学术著作和丛书等方式拓展和完善这一思想体系,并由此延伸、构建了“中国正义论”。

  记者23日专访了黄玉顺教授。黄教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中西哲学对话、儒学现代化并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等话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中西文化可以进行对话交流,前提是必须处在同一个观念平台、话语平台。”黄玉顺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东西方社会在思想观念上的分歧有逐步加大的趋势,他力主东西方通过学术和出版交流,增加了解,促进理解,消除误解。

  他说,任何一个领域的思想互动,出发点都是在多元价值观念中寻求共识,寻找到“最大公约数”。他以自己提出的“生活儒学”为例,生活儒学与西方哲学中的现象学之间就存在许多共通之处,都有“本源观念—形而上学—形而下学”的三级观念架构。基于这样的“同”,双方才能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中产生共鸣。

  黄玉顺认为,尽管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层面存在差异,但彼此仍能相通或互补。在与西方哲学家、思想家交流中,他希望用东方特有的话语方式,向他们阐明当代文明共同推崇的价值观,消除隔阂和误解。而面对外国普通民众,他会讲让他们能听得懂、听得进的内容,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要讲究方式方法,面对不同群体,言说方式和内容侧重各有不同。”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儒学专家纷纷建构自己的儒学理论形态。而从事“生活儒学”研究的黄玉顺说,他是追求“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

  在他看来,当代儒学不仅要坚持民族性表达,保留文化底色和特色,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还要与时俱进,进行现代化转换和诠释,体现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共通诉求。生活儒学的使命,就是要重新找到被后世遮蔽和遗忘了的本源性观念,揭示真正的大本大源。他进而认为,古圣孔孟创立儒学和儒家伦理的本源,就是他们的生活观念或存在观念及其情感显现,也就是仁爱情感或博爱情感。这种理解方式,将更有助于建构儒学的当代理论形态,推动儒学的现代转型,也更容易让西方学术界理解和接受。

  “时代变了,生活方式变了,传统的思想和观念也要转变。”黄玉顺认为,要更好地走出去,中国文化的现代性与民族性两方面缺一不可。很多中国学者在海外出版发行著作,却难以进入当地主流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向外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学者,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外展示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和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存在感’。”

  在点评黄玉顺新著海外出版时,儒学研究“山大学派”的倡导者、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教授对中新网记者说,一直以来,国际社会和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形而下的部分了解得比较多,如风土民情、武术中医、诗词歌赋等,但是对中国人形而上的概念预设如人性、天道和核心价值理念以及仁与义等比较陌生。在海外出版英译著作是“山大学派”的专家学者们向英语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的一种尝试,同时他们也在用实际行动参与世界文化秩序的重建,提出中西文明对话交流的建议。

  据介绍,黄玉顺目前正带领自己的学术团队深化和拓展生活儒学的各个层面和侧面,包括通过与西方自由主义对话而建构“自由儒学”,为山东大学推动“文史复兴”计划、打造“山大学派”持续发力,为儒学的当代转化和创新、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