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第二季开播 关注丝绸之路多样文化

  • 我要分享:

  中新网福州6月14日电 (记者 林春茵)来自福建永泰的李干,用盐、香料腌渍加工,漂洋过海,尤其风靡日本。福州传统小吃线面,细可穿针,嚼不粘牙,也是多少华侨华人心目里的家乡味。福建工夫茶之坦洋工夫与铁观音,更远销世界各地,香飘丝路,深受海外市场欢迎……

木活字印刷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自宋代以来,福建便是中国刻书印刷中心之一。在福建宁化,曾经辉煌一时的木活字印刷术,如今仅有十余人掌握这门手艺。 杨威 摄

木活字印刷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自宋代以来,福建便是中国刻书印刷中心之一。在福建宁化,曾经辉煌一时的木活字印刷术,如今仅有十余人掌握这门手艺。 杨威 摄

  一部寻访海上、陆上丝绸之路传播海外或是带入国内的各种民间工艺的百集纪录片《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第二季日前在海峡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开播,斩下不俗流量。

  该部大型民间工艺纪录片由国家文旅部立项、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福建省图书馆、福建海峡卫视联合出品,6月13日起每周六播出。第一季15集于2018年推出,播出当年即拿下了第七届中国国际短片电影展纪录片最佳作品,评审认为“创作了感染力极强的作品,传递了中国声音、中国精神和中国风貌”。

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福建木雕,尤以佛、菩萨、罗汉等庙宇木雕引人注目,其中潘山村的庙宇木雕技艺最为人熟知称赞。图为福建木雕。 杨威 摄

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福建木雕,尤以佛、菩萨、罗汉等庙宇木雕引人注目,其中潘山村的庙宇木雕技艺最为人熟知称赞。图为福建木雕。 杨威 摄

  海峡卫视总监洪雷表示,该节目旨在关注丝绸之路上传播的多样文明,记录寻常百姓的坚守和民间工艺的传承流转,呈现宝贵的文化品格。

  “期冀记录民间社群所承载的集体记忆和社会生活格调,追溯丝绸之路上的前世今生,致敬寻常百姓家的匠心精神。”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说,节目延续了第一季的主旨,展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工艺,提炼传统工艺中最核心且不为人知的“独门绝技”。

线面是福州传统小吃,质地柔润、细可穿针,入汤不糊、柔韧滑润、 嚼不粘牙,线面深受大众的喜爱。 杨威 摄

线面是福州传统小吃,质地柔润、细可穿针,入汤不糊、柔韧滑润、 嚼不粘牙,线面深受大众的喜爱。 杨威 摄

  据知,第二季介绍的福建工艺包括了人文知识类的宁化木活字印刷术、福建木雕、惠安石雕与福州寿山石雕;绚烂工艺类的连城姑田造纸、建阳的建盏;日常生活类的宁德霍童剪刀;味觉盛宴类的永泰李干、霍童麦芽糖、福州线面、福建工夫茶之坦洋工夫与铁观音等。

  在第二季开播仪式上,从事美术教育工作20年的陈招坦承,对纪录片中的“福州线面”民间工艺线面制作独有心得,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具有深厚的哺育作用。

  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航也与福鼎手工罗盘技艺第七代传承人吴庆梭共同呼应纪录片中“罗盘技艺”,主导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践课。他认为,人工AI与罗盘制作做妙趣的结合与碰撞,可以让今天的人们领略到古代科技未来创新与开发的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