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舞蹈从线下来到线上 艺术景象更加多维了

  • 我要分享:

  全球剧场停摆,但观众与艺术仍有通道相连——这就是“云剧场”。在线观演模式超越了时空和物理条件的限制,为各大艺术机构和院团提供了更深入广泛地与全球观众交流的机会。

  和很多艺术爱好者一样,笔者这段时间也在网上观看了不少演出的直播和录像,聊补无法走进剧场的遗憾,其中有几部舞蹈作品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舞蹈是剧场艺术中最直观展现生命力的门类,此刻此景下,一屏之隔地观看舞蹈艺术家们透过肢体语言全然打开人类生命的自然活力与天然通道,更能感受到人类在精神世界里紧密关联,而这正是疫情之下舞蹈艺术反哺于人类最朴质的能量之源。

  当舞蹈从线下来到线上,不仅塑造了更加多维的艺术景象,也为自身带来了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机遇。在经过多年的转型和整合后,走进剧场感受舞台上艺术家的魅力与通过镜头观看被放大了的舞蹈家们的表演,将构成整个艺术演出的全景,进一步促进圈内业态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亚历山大·埃克曼版《天鹅湖》:

 

  经典被转化为超链接的文本符号

  全球各大剧院都通过线上平台频繁更新演出资源,为特殊时期的人们提供艺术滋养。比如莫斯科大剧院在其Youtube官方号上投放了多部芭蕾舞作品,其中包括《天鹅湖》《睡美人》《强盗的女儿》《胡桃夹子》等;马林斯基剧院也在其官方直播平台Mariinsk.tv上投放了《安娜·卡列尼娜》和《灰姑娘》;巴黎歌剧院则在上推出了《天鹅湖》和《吉赛尔》。

  除这些传统保留剧目外,部分剧院还推出了许多难以得见的新作品、新剧目的全版影像。如,英国知名线上戏剧与表演艺术频道Marquee TV在4月初上传了一批当代舞蹈作品,其中包括瑞典舞蹈家亚历山大·埃克曼的三部芭蕾舞剧《逃避者》《天鹅湖》《地下40米》;希腊先锋派导演帕帕约安努的《内部》(6小时全版)和《伟大驯服者》;英国现代舞大师阿库·汉姆的《吉赛尔》《陌生人》以及他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编排的最新作品的排练直播视频等等。如此众多线上资源,让全球的舞蹈爱好者们目不暇接。

  在众多精彩作品之中,瑞典舞蹈家亚历山大·埃克曼版《天鹅湖》给笔者留下了叹为观止的印象。一方面源于编舞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诙谐幽默的角色设定、超现实的空间布景、华美怪诞的服装设计,到歌剧、戏剧、百老汇等元素的加入,无一不让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是源于编导独特创作思维及表达方式。全球许多知名舞蹈家都试图将改编经典作为艺术创新的起点,但殊不知,改编经典从来都是利益的双刃剑。前有经历时代淬炼,被作为浪漫芭蕾代表的原版《天鹅湖》,后有被称为“21世纪现象级作品”的马修·伯恩男版《天鹅湖》,此版是如何对这部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芭蕾舞剧进行解构和重构的呢?

  埃克曼摆脱了原版的线性叙事结构,但并没有完全抛弃原作,而是将“天鹅湖”作品转化为一个“超链接”的文本符号,将其代入到新作的整体框架中。编导立足于立体思维空间,用一条时间主线梳理出三幕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出一个立体多元的戏剧结构。

  第一幕:1877年(more or less)。巧妙交代了“天鹅湖”的前世由来;通过编舞家、剧场管理者、音乐家、演员等不同身份人物角色的设定,以及上下两层马蹄形环绕的21道门将舞台空间前后分层运用,巧妙勾勒出19世纪俄罗斯芭蕾舞生存的文化背景。花腔女高音、戏剧念白加上富有节奏的人声演唱充满装饰性,表演诙谐幽默,十分有趣。

  第二幕:137年后。大幕升起,一个波光粼粼的湖泊出现在舞台上,身着蔚蓝紧身衣和头套的舞者如雕塑般栖息在水面上。这群“天鹅”抬起翅膀从轻微抖动到快速划动,再到手臂大幅度甩动,在空中制造出发射状的水花形状,由小渐大晶莹闪亮。“天鹅们”起身由舞台两侧开始交叉滑行、俯冲、滚地、奔跑,动作层次丰富多变,舞者出其不意的动作与水花交相辉映,仿若群鹅们徜徉在一片湖泊之中,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

  正当你睁大双眼,无比期待下一步会有何出其不意时,舞者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直接过渡到第三幕:427年后。一名舞者穿上橄榄球护具站在舞台正中间,而舞台上空却坠落下1000只橡胶鸭子,散落一地。两只黑白天鹅出现,打破了人们对黑白天鹅的一贯印象,充满戏剧性地在舞台上对打起来。当所有的“天鹅”手持彩球、锣、低音号、小提琴、小号、游泳圈、潜水服甚至是一盆树走上舞台后,一幅水上狂欢节的景象被呈现出来。所有看似毫无关联的道具在同一个空间中交流、碰撞,荒诞的表象下隐藏着编导对时空的表达,对世界的再现和对生命的感悟。在该语境中,水被描绘成人类嬉戏的天堂,却也象征着天鹅生存的艰难处境,是人类与自然此消彼长关系的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