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生灵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气与诗意。图为二月十九日,在江西省共青城市浆潭联圩附近滩涂上,一群白天鹅正在歇息。况建摄/光明图片
湖是大地的眼睛,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从小在鄱阳湖水系长大,独爱水的钟灵毓秀。翻看罗张琴的散文集《鄱湖生灵》(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你会感觉到鄱阳湖面清风徐徐。《鄱湖生灵》选择十六种具有特殊习性、诗意象征、文化传统和现实意义的动植物来书写,既有细腻的观察和调查考证,又有人文情怀和妙笔闲情。在她的笔下,鄱阳湖的生灵,如梦幻般从文字的缝隙里流淌而来。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最大候鸟保护区。《鄱湖生灵》全景式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鄱阳湖风貌,及时感知鄱阳湖的时代变化,思考当下的发展和生活的现实问题。通过观察鄱阳湖的藜蒿、蓼花、芦花等植物,鹤、天鹅、鹭、江豚等动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
散文讲究情真意切。《鄱湖生灵》的“情意”都是来自作者内心的至性。在《藜蒿之味》里,作者通过观察藜蒿,体悟岁月深处的乡愁,体会如水悠长的情谊。而藜蒿在鄱阳湖深处,缠绕着岁月,体验了生活的涩味。在《芦花两岸雪》中,作者写了芦苇的洁白,也写了生命的坚韧。这白是湿地泛起的一种明亮的生命之美,而芦花生生不息的命运,大抵反映出一个女人内心的柔韧和浩荡。《坞源早》饱含了丰收年景的喜乐,写出万物共生的自然观。“坞源早”是一种粮食的名字。鄱阳湖上不仅长出了坞源早,也长出了这种粮食哺育的人,形成了自己的生产方式。人与坞源早为伍,因此地理学决定了生物学的存在方式。坞源早是人食用的粮食,更是利用现代技术对谷种提纯进而增产增收的希望。其实,坞源早更是人类特定的记忆和生活的象征。
鸟是鄱阳湖的标志,鄱阳湖的特定气候环境,是鸟栖息的天堂。而鸟类也给鄱阳湖增添了朝气。在作者的笔下,鄱阳湖是灵动的,更是抒情的。《天鹅冢》中雌雄天鹅会含情脉脉地以袅娜的舞姿去呼应彼此。它们对感情忠贞不渝,终身相守。鄱阳湖是那些高贵的鸟儿的栖息地,因为它们在这里找到爱的归途。
浩渺的鄱阳湖水域滋养了江西人的生命,也孕育了丰厚文化。作者在《断鸿声里》中写道,鸿雁是鄱阳湖来得最早、去得最晚、数量最多的候鸟,它们却像蒲公英一样,四海为家,将种子散落天涯。《寻豚记》里,作者讲述了湖口保护江豚志愿者周军琪的感人故事,有情怀的人身上布满诗意,与鄱阳湖的生灵构成鄱阳湖的生态体系。
散文写好不易,优秀的散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以此来观察《鄱湖生灵》,可以发现人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地理学的。同时,感情的温度和人性的深度在生命的湖水中得以印证,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意义。所以,当我们用感觉和意绪来阐述世界时,世界却以某种方式,解释一个如水的生灵。
《鄱湖生灵》既是对鄱阳湖浩繁的历史考证,也是对民间风俗的挖掘,另有深切的生命体悟。在作者的笔下,鄱阳湖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以及璀璨的人文环境,一起营造出独特的精神原乡。读这样的文字,可以让人明白,人类应该充分尊重宇宙万物的尊严和生存权利,敬畏世间万物的爱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