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的意象、哲思与漫游

  • 我要分享:

  日本明治维新早期,有人提议樱花代表落后的“封建日本”,应该以菊花来替代,樱树也应该加以砍伐,因为樱花没有经济价值。不过,最终支持樱花代表现代日本的意见得以胜出,樱花在日本逐渐被普遍认同为国花。

  今年的樱花季尤为不同,无论是京都、东京、伊豆,还是温哥华、华盛顿、武汉,缤纷落英或难亲自感知。今年星巴克的樱花季限定是梦幻的“紫樱”主题,国货品牌延中汽水也推出了“沁樱”新品,此般种种,皆是希望沁人心脾的樱花口味带给人温暖治愈的感觉。各种“线上云赏樱”的活动,虽是非常时期的替代,多少也能传递樱花时节的美好。人闲难得花依旧,惟愿花开人长久,且细说一番樱花。

  川端康成的樱花意象

  河津,是伊豆半岛乃至日本列岛樱花最早盛开的地方,每逢2月初至3月中的花期,以河津川沿岸为中心的8000多株“河津樱”延绵成长达10公里的花海,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从河津川入海口到河津站将近4公里的赏樱大道,大片粉樱与河水交相辉映,游客常常多达百万。河津川因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早已成为旅游胜地,上游“踊子步道”是川端康成笔下的“我”和舞女萌发纯情之爱的地方,这条步道从天城山净莲瀑布开始,穿过天城山隧道、河津七泷,最后到达汤野,全长21公里,徒步需要六个半小时。  

  1918年10月末,19岁的高一学生川端康成第一次踏上伊豆的山川,正是在这次旅行中,他与巡回艺人一行邂逅。1922年7月川端康成第二次来到伊豆,当时他刚和伊藤初代解除婚约,在失意和疗伤的心境下写了《汤岛的回忆》,这是后来《伊豆的舞女》和《少年》的雏形。1924年晚秋到1926年4月,大学毕业后头三年的川端康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伊豆半岛的汤岛度过的。他在《独影自命》中写道:“我认为汤岛是我如今的第二故乡”,“这二、三年,可以说我是伊豆人了。”1925年,26岁的川端康成大半年时间呆在汤岛的汤本馆,那年5月他与松林秀子初次邂逅。1926年的大部分时间川端康成依然在汤本馆度过,他不仅迷上了围棋和台球,而且开始与秀子一起生活,他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也在这一年发表。川端康成在约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年都到伊豆的汤岛旅行。

  伊豆的生活经验和旅行经历,幻化成了《伊豆的舞女》《南伊豆纪行》《汤岛的回忆》《伊豆之归》《伊豆温泉记》《温泉场的事》《温泉宿》《椿》《旅人宿》《舞女旅行风俗》等等,构成了川端康成多姿多彩的“伊豆世界”。川端康成在《南伊豆纪行》中写道:“对于我来说,无家的哀愁和游子的缱绻之情早已渗入我的心田。”在《伊豆的舞女》1927年版后记中,他提到“我十几次或者说几十次都是抱着生活上的一些痛苦才来到天城山山麓的”。伊豆半岛的旖旎景色和淳朴民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川端康成的精神庇护所。

  川端康成沉醉于伊豆的雾霭、春雨、溪水和月光等自然景色,对伊豆的石楠、茶花、竹林等植被花木也饱含深情,河津的樱花大道距离“踊子步道”的终点汤野不算太远,但川端康成却没有重墨描绘过河津樱。这是因为,河津樱的盛景初现,是在川端康成初识伊豆山川大约50年后。1955年静冈县贺茂郡河津町的一位居民饭田胜美在河边枯草中发现了默默无闻的河津樱,把这颗樱树移种到了河津站附近的自家庭院,经过11年的悉心照顾,樱树终于开出粉红色的繁花,1974年它被正式命名为“河津樱”,此时川端康成已经去世两年了。

  日本全国的河津樱都来自饭田家这棵原木。河津樱是一个天然杂交的樱花品种,它的双亲中有一位是日本土生土长的大岛樱,另一位则是从中国引入的钟花樱桃,钟花樱桃原产台湾,在台湾被称为山樱花或绯樱,在日本则被称为寒绯樱,被认为是“早樱之母”。河津樱花量大,花色粉红,有20—30天的较长花期,鳞片外面近先端有毛,具有比较明显的寒绯樱特色,与最为常见的染井吉野樱不同。

  河津七泷是河津川上游七个瀑布的总称,是《伊豆的舞女》最核心的场景,也是“踊子步道”的精华所在,那里有多座男女主人公的雕像。河津七泷环状桥是当地为解决山路高低落差过大而设计的特殊道路,这条总长1064公尺的环状道路周围种满河津樱,形成了独特的环形花海,樱花季夜间点灯时常常人流如织。《伊豆的舞女》曾经六次被翻拍成电影,人们能够在此尽情观赏川端康成失之交臂的樱花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