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当代表达 舞剧在攀登高峰

  • 我要分享:

  舞剧在攀登高峰(艺文观察)

  现实题材舞剧创作有很高的“艺术台阶”。创作者一是要敢于应对挑战,持之以恒地深入生活,下大功夫解决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二重关口,二是要善于应对挑战,懂得如何艺术地回应时代命题。

  2019年10月,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呈现在观众面前。持久的掌声和喝彩,让剧场里涌动着强烈的艺术共鸣,熟悉故事的白发观众热泪盈眶,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也久久不愿离场。这种近年来舞剧演出少见的盛况,彰显着人们对舞剧新作的热情,并对当代中国舞剧艺术成绩给出一份独特的说明。

  英雄英姿绽放光芒  

  英雄主义,无疑是近年来当代舞剧的创作主旋律。《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审美力量的新作。它取材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滩头,生动塑造了一个中共地下谍报员面对腥风血雨的无畏形象。特务们破门而入的生死关头,他镇定自若坐在发报机前,发出了最后一份绝密军事情报。电波里传出了那句至今震撼人心的电文:永别了,同志们,我爱你们!信仰之熊熊火炬,照彻黎明前的至暗时刻;英雄之伟岸英姿,绽放在当代舞剧艺术空间。

  好像不约而同似的,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作品中,《大禹》展现的是上古神话中的治水英雄,《草原英雄小姐妹》表现的是当代少年英雄,《花木兰》刻画的是享誉世界的古代巾帼英雄,《井冈·井冈》讴歌的是革命历史时期的红军英雄。向英雄主义致敬,为崇高精神写生,是近年来很多舞剧新作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表达上的共同追求。

  值得点赞的是,英雄主义的呼唤,与鲜活舞剧人物形象并行不悖。近年来舞剧新作中的英雄,绝不是假大空的贴片符号,而多有动人的情感观照。舞剧《岳飞》里,战争场面支撑起动作艺术天地,然而编织起人物丰满形象的,却是英雄胜利归家后为母亲洗脚的感人细节。《大禹》治水,家喻户晓,创作者以大禹深切思念妻子却三过家门而不得入的情感冲突构成主体架构,让细腻情感刻画成为感染当代观众的有力手段。近年来以青藏铁路为题材背景,连续有3部舞剧问世。国家大剧院和北京歌舞剧院联合推出的《天路》,将雪域高原的宏大叙事和开拓者个人之命运抉择结合起来,显得格外醒目。这些新作均呈现出共同的艺术特征——呼唤英雄主义又不满足于表面化叙述,让艺术笔触深入古往今来英雄情怀,又将壮怀激烈揭示得细致入微、合情合理,让崇高散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芒。

  传统文化当代表达

  精心耕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培育满载中国文化自信的舞剧艺术符号,成为不少舞剧新作的重要目标。中国歌剧舞剧院连续推出了《孔子》《关公》《赵氏孤儿》《昭君出塞》《李白》等系列历史人物作品,浓墨重彩。《孔子》在全国巡演,所到之处掀起了传统文化热潮。穿汉服,看《孔子》,几近变成时尚。当《孔子》2019年12月首次在莫斯科上演时,中国孔子历经困窘理想不灭的故事,让俄罗斯观众感动不已,收获满满好评。重庆歌舞团推出的《杜甫》,使用大量中国元素为观众呈现视觉盛宴。中央民族歌舞团创作演出的《仓央嘉措》,将悲剧性命运中一个传统人物丰满细腻的情感表达得丝丝入扣,触动无数当代观众之心。广西南宁市歌舞剧院的《刘三姐》,提取传统彩调戏和电影老故事的精彩片段,用独特舞蹈艺术手法给予新鲜表达,赢得观众称奇点赞。

  实践证明,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历史万千,以心观之;万千风云,以智定之。创作者只有秉持文化自信,才能拨开历史题材的繁华外表,创作出富有当代气质的艺术符号。我曾随上海歌舞团创演的舞剧《朱鹮》赴日本首演,亲眼看到日本政府官员观演时的聚精会神,看到平民观众的眼含热泪,深切体会到大自然中一种飞鸟如何在历史文化浸润下提炼上升为艺术符号。

  创新创造仍需努力

  近年来舞剧新作的舞台,激荡着一股艺术创新的春天气息,让人赏心悦目。新颖的舞蹈语汇、舞台空间结构、动作形态和动律处理,创造着当代中国舞剧的现代审美经验。

  资深创作者杨丽萍携带新作《春之祭》远赴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演出,对这个已经被欧美艺术家表现过无数次的题目给出了全新的中国解释,独到的现代艺术之美赢得世界各国观众的热烈喝彩。当上海芭蕾舞团的《哈姆雷特》让剧中主人公反复出现在舞台一角,定定地向前方恒久守望时,那个“生或死”的问题直抵艺术中心。创新性的舞蹈语言,来自创作者对于人类心灵的深刻体验,来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问,从心理空间出发,蜕变出不一般的动作、不一般的舞剧空间结构。